返回第二一一章 履霜曲(第1/4页)  宰执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据说文轩是范公举荐为官的?”狄青问钟浩道。

    这年代,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是有着千丝万缕的扯不断的联系的。也正是因为钟浩是范公这个自己平生最佩服之人举荐,狄青才对钟浩颇有欣赏和亲近之意。

    “嗯,正是范公和富公、欧阳公一起举荐的小子,可惜范公如今已经……唉!”说起范仲淹,钟浩不禁有些心中沉重。虽然钟浩只是与他有过一个月的接触,可是范公对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直让钟浩受益匪浅。钟浩对这位可敬的老人,一直心怀无限敬意。

    狄青见说到范公钟浩一脸悲戚的模样,自己不禁也是有些伤怀,他想起了范公对年轻时的自己的器重和爱护,若是没有范公的器重和提拔,自己绝难到如此成就。

    狄青想了想,从书案上拿起钟浩进帐时,他正在看的那本《左氏春秋》,递给钟浩道:“这本《左氏春秋》是当年在延州时,范公赠予某的。范公希望某能读春秋、明事理、正是非!十几年来某一直收藏着,已经翻阅无数遍了,如今便送给文轩你吧,到时看到这册书,你也算是对范公有个念想!”

    自汉朝开始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以来,《春秋》一直便是儒家至典,文人们都认为读《春秋》可以明事理,辩是非。

    据传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一部《春秋》不仅是史书,更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对每个事件和人物,在记述时都有褒贬在其中。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或是“微言大义”。

    可也因为他简练,后人读起来太有难度,各种各样的理解都有。为了世人能够更好的读懂《春秋》,于是后来便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左氏春秋》便是这些“传”中,阐述和解释最接近孔子意思的“传”之一,也是其中最为有名的春秋传书之一,和《谷梁传》、《公羊传》合成春秋三传,是儒家认定的对《春秋》补充、解释和阐发最为到位的三本“传”。

    《左氏春秋》又秋左氏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据说和孔子同为鲁国人的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孔子著作《春秋》的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左丘明对孔子极为佩服,也对《春秋》研读极为深刻,于是便有了对《春秋》进行阐释和补充的《左氏春秋》。这《左氏春秋》也被认为最为接近孔子所著《春秋》中的意思的“传”。

    钟浩见狄青竟然要把范仲淹送给他的那本《左氏春秋》转赠给自己,不由忙推辞道:“此书乃范公赠予元帅的,文轩不才,愧不敢收!”刚才狄青自己都说了,这本《左氏春秋》他自己十几年来一直手不释卷,钟浩如何好意思要。再说,自己对这种晦涩艰深的儒家经书,也实在看不下去。

    狄青郑重的道道:“这本《左传》,是十几年前范公赠予某的,那时某正在范公帐下听命,那时某还很年轻,刚及而立之年。范公赠予某这本书,是希望某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坚守本心,立定做人。某自问这些年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俯仰无愧,对得住自己本心。如今便赠予文轩吧,希望你以后能够从中学到点什么!当然,文轩学问深厚,这《左传》或许早已熟读,那你便当做一个对范公的念想也好!”

    钟浩当下不再推辞,伸手接过那本《左氏春秋》,虽然自己不认为从这书里能学到什么做人的道理,但正如狄青所说的,留着做个缅怀范公的念想也好。

    “谢元帅赐书!”

    狄青摆摆手,示意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