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3.王叡的劝告(第1/3页)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上十分笃定, 他觉得自己说的一点也不错。

    不管用什么办法, 他都要破坏太后的许诺, 降低她的威信。征兵虽然是皇上一时心血来潮, 但他越想越觉得还不错,太后是妇人,永远不可能掌控军权, 而自己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谁又能奈自己如何呢?

    冯太后淡淡地一笑,“皇上, 能让君王心安的从来不是铁骑,不是足够多的粮食, 更不是足够多的布帛。”

    “还在你小的时候,我就给你讲过袁绍粮草充足, 可曹丞相还是赢了官渡之战;苻天王拥百万之师, 依旧输了淝水之战,这样的例子还多得很。”

    “魏国先祖们率领铁骑得到天下,但现在却不能再依靠铁骑治理天下了。这几年,国内叛乱叠起,便是祖先们建立起来并视为藩篱的六镇也有许多部族谋反, 甚至遁入柔然,为何?是因为我们的鲜卑铁骑不够强大吗?是因为太仓的粮食不够多吗?”

    “是因为皇上不能以德治国,以律治国, 爱惜子民啊!”冯煦便再叹道:“我虽然是深宫的妇人, 但也曾临朝听政, 不能看着皇上一错再错,将魏国带入深渊。”

    “前些时日我赈济流民时之所以要记下他们的故乡c名字,不只为了避免真正的叛贼冒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安心回乡,重新成为魏国的百姓。而现在皇帝再三要重新征收粮草,又要夺回他们得到的粮帛,岂不是要重新逼他们叛乱吗?到那时,纵皇上重新征兵百万,也难将他们全部剿灭,纵太仓堆满粮食,也难以守住。”

    “无论如何,皇上一定要安抚回乡的百姓,绝不能将他们再逼反了。至于向太仓输粮,不如也就此停下,恢复过去的赋税,让百姓得到休养。”

    皇上坐在太华殿中,却仿佛身处荒山野岭,除了李欣等几个人,几乎所有的臣子们都赞同太后。这种感觉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也是他最为痛恨的。

    要知道,太华殿是自己议政的大殿,不是太后的北宫!

    过去,他还小,没有办法改变,但现在他已经长大了,绝不会任由别人主导朝政,哪怕太后说的再有道理。而且,皇上并不怕叛贼,自己是魏国的君王,手握几十万铁骑,那些叛贼又算什么!

    皇上按着腰刀站了起来,蛮横地道:“太仓输粮决不能停!朕还要征兵十万,看谁敢再叛乱!”毕竟是帝王,拿出这个气势来,便中源贺等宗室重臣都为之一滞,不知如何是好。

    太后一向涵养极好,此时竟被拓跋弘气得心头火起。说到底,拓跋弘如此坚持,哪里为了家国天下,根本就是针对自己!

    既然如此,冯煦也会针对回去。

    可她才要站起来,却见散骑常侍王叡已经站到了殿前道:“请陛下听我一言。”

    王叡是个可用之材,在守城时冯煦曾对他委以重任,此时见他出来反驳皇上,倒替他担心——拓跋弘心胸狭窄,早因为王叡救了自己和太子恨上了他,因此这一次纵然王叡守城有功,她亦没有主张为他加官,依旧还任散骑常侍这个虚职,兼太史令,其实是为了保护他。此时王叡稍有不慎,便会有灭顶之灾。

    冯煦有心制止王叡,这个人救了她和宏儿,她将来要报答,也要任用,所以不想他出事。

    可是王叡显然很不需要,他甚至没有看太后,却向皇上道:“陛下决心要收回围城时散出的粮帛,继续太仓输粮,身为臣子原本不敢反驳。只是我方从外任调回,所闻所见与平城不同,现在回禀陛下,也许会有点用处。”

    “平城被围之时,陛下在武周山,守城c安民c赈灾皆由太后主持,政令亦出自北宫。如今陛下回到平城,旨意与先前完全相反。治理天下本无定论,太后与陛下审势而为,各有高见,臣子们亦难断定孰是孰非,只是寻常百姓又安能区分政令来自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