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2.朝堂的争执(第1/3页)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后主持守城, 发太仓c府库粮帛赈济流民, 保住平城, 这些让魏国人人欣喜的事件却件件都让皇上不痛快, 加在一起简直快把他气疯了!

    原本他准备好在城门楼上将太后守城的功绩全部抹杀,然后再给太后以及平城内的官员们安上一个胆怯无知的名声,最后再追究太仓府库的粮帛。

    还有太子, 从生下来就被拓跋新成抱到了太后身边, 拓跋弘根本不想认这个儿子,也不想将皇位传给他, 如果能同时废了就更好,反正他还有更多的儿子, 将来再立一个就是。

    但是,东城墙就在那时倒塌了, 仿佛那城墙中自有神灵, 专门出面替太后驳斥自己一般,让帝王在那么多的臣子和百姓面前失尽了颜面。

    当时拓跋弘不知道自己怎么从城门楼上走下来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的皇宫,只记得到处都是人,所有的人神情都那样的可恨——若是自己不提前召集那么多人前来就好了, 可是谁知道出丑的会是自己而不是太后呢?

    身为帝王,拓跋弘最怕的就是被羞辱,可是他却一直不能逃出种种的羞辱, 即位几年之内, 他经历了乙弗浑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 经历了太后临朝听政时群臣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乙弗浑已经死了,他又杀了李弈c慕容白曜全家,罢黜了几位朝臣,总算能趾高气昴一回,现在再一次被打回原形。

    皇上不甘心,他要报复回去!

    城墙的突然倒塌,不仅为太后c源贺等守住平城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支持,也使得许多跟随自己的将士们变了,自己费了不少心思才让他们相信平城根本无虞,太后与源贺等人的守城不过是胆怯畏战而已,但倒塌的城墙比任何说服都有力。

    而且跟随自己的将士们,他们的家眷也多半在平城,只要他们意识到平城曾经存在很大的危险,便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已不应该带走平城大半的守军,不应该没有及时回援,反而转向太后一面。

    这些都让皇上再无法追究太后和臣子们守城的失误,便是私开太仓c府库也只能轻轻放过。

    尚书李欣来了,悄无声息地走到御座前轻声道:“陛下,我们现在拿太后和源贺等人无可奈何,却可以处置那些流民呀。”

    皇上气得要死,可只能暗暗生闷气,在李欣的提醒下灵光一现,都是那些流民惹的祸——不,太后称他们为流民,但其实他们就是叛贼,毕竟围困过平城,就是叛贼!自己可以狠狠地惩罚他们!

    李欣瞧着皇上的神色,明白他被自己说动了。自从告发李敷至李家灭门之后,他知道自己彻底得罪了太后,也就更加依附皇上。只要皇上护着自己,太后再痛恨自己也没有用,因此他一向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天子若是追回他们自太仓领走的粮食,不只让他们受到惩罚,而且太仓便会再次充盈,魏国也会更加强大。”

    每每想到原本满满的太仓现在空了一半,皇上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即位以来,没有什么能说得出的成就,最大的功劳就是积累了足够多的粮草。在皇上的心中,这些粮草就是魏国的根本,他执掌朝政的根本。

    除外粮草,皇上心里更在意的还有权威。追回粮草,正能告诫魏国的臣子和百姓,包括那些叛贼,相信太后是错误的,他们必须服从于天子!

    拓跋弘的旨意还没有发下,冯煦在北宫就知道了。

    当年乙弗浑专权的时候,她一点点地将臣民们聚在自己身边,掌握了更多的权势;这一次她借平城被围的时机只用了不到十天,便以雷霆的手段迅速得到民心,得到了足够的权势——历过失败的人,总会得到更多的教训,更快地成长。

    冯煦早已经猜到拓跋弘会向自己发难,也差不多想到他会用这种方法向自己挑战。

    “去太华殿!”冯煦吩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