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也是考验对大周忠不忠心的方式。
前书说过,宣王要求制定了一套喝茶与敬茶的流程和方法,并在全国推广,宣王亲自主持了启动和示范仪式。宣王心里想的是:“借茶道艺术统一人们思想,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宣王要借喝茶来考验地方诸侯王的忠心程度,他想以小博大,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喝茶”考查人心向背c力量对比,而且改变力量的多寡。
一天,杜伯建议道:“王上,茶策已经施行一年多,据各地报上来的情况来看,黎民百姓比较喜欢和拥护这项政策,已经形成了喝茶种茶的社会风气,还请王上百忙中去视察下,了解真实情况,体恤民情,作出最高指示,以利于下一步改进。”
宣王道:“择日便去,你也知道我一直很忙,抽不出来时间去视察,今天你提出来,我们就安排一个时间下去,检验一下推广效果怎么样,但是,我们不要敲锣打鼓,我们要微服私访,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于是,杜伯便着手安排宣王去微服私访茶道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视察行程及安保事项。据报上来三个方案,他综合的情况判断,他选择了洛邑(现洛阳)作为考察调研方位,将洛阳之东的老君山作为调研点位。
几次都准备动身了,临时得到内务府的通知,宣王不是要接见地方诸侯来求见,就是接待国外国王或者代表团来访问。终于一天,宣王推掉其他应酬,下决心出宫成行,一则考察民情,调研一下王朝城市和乡村建设情况,再则散心小住。
洛阳之东有稠梗山,其山势绵绵不绝,风景优美,灵山秀水。此山不简单,因“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至于李耳他在骊山以东的函谷关披头散发倒骑青牯牛(公牛)装逼的事,我就不在这里炒回锅肉,班门卖弄了,只简单说说他装逼成功后的事吧。
守藏室吏,相当于中央档案馆馆长,级别不算高,职权不算大,但也是京官,在中央上班,属于“中管干部”了,有些人,一辈子都干不到这个级别和层次,所以,李耳也算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行动的有志青年了,也许,他自恃才高八斗,处处好为人师,中央觉得他是人才,但让他去主政诸侯,或者带兵御敌方面,稍微有点“书生意气”的用人风险,所以让他当中央档案馆馆长,这也是人尽其才,用人所长,综合考虑的结果了。
道德真君李耳骑青牛出了涵谷关,第一站游历之所,先到的洛阳稠梗山修练,三年修成通天仙人,四年修练参悟天地人伦,五年磨刀刻简,终于写成《道德真经》一部,有些年轻人对此书无感,但只要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就算是读过了,在则不肖,知道“道法自然”,也算是内行了;知道法的意思是“遵循”的,也算得上得道之人了。
您算老几呢?
传到后世汉代,道教之创始人张道陵将他的理论发扬光大,据此创立道教,成为指导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一套经典社会行为规范,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派,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山,信众无数,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佛教是表象,道教是内核,儒家是功能。
这,又扯远了,还是说回来吧。这稠梗山,后世称为老君山。
当宣王一干人等行至老君山半路,便展开了明查暗访,遇见一个老者:宣王便向他询问老君山的情况,那老人是个智者,是个读书人,说话带着文采,他说:
“不论是阳春艳丽的辉煌之日,还是阴雨晦涩的暗淡之时,只要你端上一把冬暖夏凉的镐京竹椅,随便地往上一坐,当然,得有一桌一茶,轻呷一口,你便仿佛看见那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村口路旁,到处是一丛丛,一垄垄生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