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亲情和战友情(第8/13页)  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时向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的b集团军群发动猛攻。中央集团军群在“防御之狮”莫德尔的活跃下挫败了苏军的“火星”攻势(这也是朱可夫不多的败仗之一),但南方鱼龙混杂的b集团军群就没那么幸运了。苏军的铁流碾过德军第6集团军由“独当一面”的意大利c罗马尼亚等国部队掩护的两翼,将整个第6集团军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c33万人装进了口袋。

    德军突进高加索造就的巨大突出部和绵长侧翼所带来的危机终于随着第6集团军的被围集中c连续c强劲地爆发出来,不但第6集团军危在旦夕,突入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也有可能被装进口袋。事实证明,苏军的战役决策者也确实有这样的雄心。东线德军的南方战线有全面崩溃的危险。

    面对如此危局,希特勒于11月下旬从列宁格勒前线将极具战略天才又在实战中被证明善打硬仗恶仗c因为攻克克里米亚半岛而在年中晋升元帅的第11集团军司令埃里奇冯曼施坦因重新召回南方战线,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

    曼施坦因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1c击破包围圈,营救第6集团军,恢复其与a集团军群以及b集团军群其他部队之间的联系。2c保护整个a集团军群的侧翼和后方安全。

    事实上,这两个任务都无疑是在强人所难。因为在这两个任务所涉及的漫长战线上,曼施坦因手中的机动兵力只有区区两个装甲军。如果说营救第6集团军依靠集中兵力机动突击还有一些可行性的话,保护a集团军群的后方则是彻底脱离了实际。这么点兵力要在如此宽阔的区域中抵御苏军锐气正盛的百万雄师,怎么看都是打水漂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这一地区还充斥着大量被苏军击溃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队,这些“盟军”部队混乱不堪,作战意志和重装备不足,在战线上散播着崩溃和失败的恐慌情绪,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德军自己的阵脚。

    面对兵力极大不足的窘境和危急至斯的战局,曼施坦因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第6集团军突围,以第6集团军本身填补兵力的缺口,同时后退缩短战线,恢复战线上的兵力密度。这是当时保住a集团军群继续前进高加索的“桥头堡”的最可行的办法。

    大家可以去看当时的战场态势图,当时的苏军就像是套到a集团军群脖子上的绞索,被围的第6集团军像挡在脖子和绞索之间的那只手一样拼命不让绞索收紧,如果这只手被砍掉,整个a集团军群都可能被勒死,所以曼施坦因决心挽救这只关乎a集团军群命运的手。

    但是曼施坦因的率部策应第6集团军突围的建议被希特勒驳回,曼施坦因第一次遭遇了元首那臭名昭著的癖好:“不愿撤退癖”。或许对于当年东线德军的野战司令们而言,希特勒这一无比顽固的癖好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当然,客观地说,希特勒是一个被成功经验所蒙蔽的人——很多德军将领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正是希特勒坚决不准撤退的严令使德军免于在1942年初遭受与拿破仑当年相同的雪崩式溃败。这种经验与他的偏执结合在一起,从1942年年末开始不断创造悲剧。

    还有一个成功的经验使希特勒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便是同样发生于1942年初的“迭米扬斯克”战役。当时被苏军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的第16集团军12万人依靠空运补给支撑了两个月并等到了其他部队的解围。恰好那个“总是坏事儿的胖子”空军司令戈林又在此时跳了出来,大包大揽地接下了为第6集团军空运的任务。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德军运输机部队在迭米扬斯克战役中遭遇的惨重损失尚未恢复过来,而且这次包围圈内有30多万人,还有装甲部队,补给压力是之前的3倍。戈林在对这个任务的具体需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大包大揽把活接下来,却又不认真动员运输力量,而负责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