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左丞相和右丞相(第1/2页)  大秦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次焚书,是儒家思想在华夏大地上第一次遭受重大打击。

    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秦始皇为了大秦帝国的发展所作出的一次重大决策,哪怕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也在所不辞。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谈依法治国,努力建设一个法治社会,那么又为什么去批评和辱骂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事件?

    这一次对儒家思想的重创,一直到近八十年以后,汉武帝刘彻采用了董仲舒的“废黜百家c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开始,儒家思想一直霸占着中国上千年。

    不过,焚书过后的儒家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宗的孔子的开创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在焚书后已经失传。后来的儒家思想是改过的。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

    不过,儒家思想的有一个特性还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故步自封c墨守成规。这个传统是从孔子时代就开始的。孔子的法效仿先王,礼制依从周礼,就有浓重的复古倾向,不重视或者抵制思想的创新,让我大中华逐渐成为了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

    儒家思想还注重读书人的地位,而孔子曾经就说过一句话:“君子远庖厨!”作为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完全沉浸在古制当中,从来不讲究创新,让大中华后来的科技发展从大秦帝国的世界顶级落后到欧洲那边几百年。本来是领先几百年,到落后几百年,这一来一去就走远了。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华夏人民的主导思想的时间之长,影响之严重,有的东西已经深入骨髓。就算是当今中国人,也带着一份儒气,有一种气质称之为“儒雅”。“儒”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另一个代名词。

    “礼义廉耻忠孝”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今天我们依然讲究“百善孝为先”,也依然是儒家思想的传统。

    儒家思想有优点,但是从一个国家或者说民族的发展来看,似乎是秦始皇的眼光更为独到,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依法zi治国,崇尚法家思想,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假如,仅仅是假如,大秦帝国多存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那么我华夏民族今天又是何种景象,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但是,我相信,会变的更好。

    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就占据着我大中华的主导地位,不能说是一件幸事,但是也不能完全说成是一件憾事。正所谓,发生的就是唯一正确的。

    历史好像就没有对错之分。

    就好像,秦始皇焚书两千一百二十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919年,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c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他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

    这又是一次和秦始皇焚书事件一样性质的运动。儒家思想又一次遭受严重打击。我们今天还还有一个“五四青年节”,那又说明什么?

    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纹花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c“批林批孔“的“纹格“运动,使儒家思想又历经了一场空前的厄运。亿万人民高喊“打倒孔老二“的声音充斥在中国的大地上。

    至此,历五四,经纹花大革命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c“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c“孔老二“,神经紧张地象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诋毁。

    这些事情的发生,和秦始皇焚书相比,又到底哪个的伤害更大?又或者说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哪一个才是错的?

    如果秦始皇真的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暴君,两千多年后发生的这些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