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假章 最新资料 蒲将军是谁(第3/4页)  重生项羽之破釜沉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益最大化呢?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陈余,在巨鹿之战第一阶段立下大功,与常山王张耳功等,但由于未从入关,戏下分封时被遗忘了,虽经故门客争取,但最后也仅落得个南皮侯,从而让陈余愤懑不已。

    所以,共敖既然能被立为王,应当是入关参加了戏下分封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共敖是如何入关的呢,入关只有两路人马,一路是从刘邦,从武关先行入关,另一路是从项羽,从函谷关进入,所以共敖要么是跟随刘邦,要么是跟随项羽。

    刘邦一系,除刘邦自己外,在戏下分封时并无人被立为王,这在史籍中有明确记载,所以共敖只能是随同项羽入的关,既然共敖是随同项羽行动的,那么共敖很可能就是我们寻找了两千多年的“蒲将军”,可是大家一定要问了,这个结论是否武断,如果共敖是蒲将军,那共敖“将兵击南郡”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些历史地理的知识。“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歸芮,芮妻之,因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黥布是六安人,因罪黥面后发配修骊山陵,后逃亡江上为盗,在陈胜起兵反秦时,黥布去番陽投奔了番君吴芮,这个番阳就是今天鄱阳湖西的鄱阳县,吴芮不但将自己女儿嫁给了黥布,而且分兵给黥布去佐诸侯攻秦,作为吴芮的手下将领,蒲将军也和黥布一起行动,帮助带领这些百越士卒。

    当时,陈胜的手下周文已经从函谷关攻入了关中,另一支宋留带领的部队也已经平定了南陽,准备从武關进入关中,所以受到这种形势的感召,黥布首先也是想攻入关中,作为从骊山陵逃出的刑徒,黥布显然是熟悉入关的道路的,所以,黥布和蒲将军一路向西,攻入了江汉平原,也就是南郡,然后准备西北出南阳,与宋留会合,攻克武关,进入关中。

    但这时周文在戏水被章邯击败,而后章邯东出函谷关,剿灭了陈胜,接着章邯一直围攻临济不下,时间长达五个月。陈胜死后,“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随后宋留投降秦军被杀。

    也就是说,黥布和蒲将军在南郡鏖战时,西北通道上的南阳,竟又被秦所封闭了,但其实江汉平原的北出通道,还有一条夹在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南北贯穿的险道,这就是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c九里关和平靖关。当年吴国的伍子胥和孙武攻楚,就是在孙武的建议下,突然从这里南下,进入楚国的。

    于是黥布和蒲将军又掉头北出大别山,正好遇到吕臣败走陈县,吕臣一路南逃,秦左右校在后追击,吕臣和黥布c蒲将军会合后,“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这个“清波”,就是“清陂”,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

    而后黥布和蒲将军“引兵而東。聞項梁定江東會稽,涉江而西。”“渡淮南,英布c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再而后,“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c秦嘉等,布常冠軍。項梁至薛,聞陳王定死,迺立楚懷王。項梁號為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

    楚怀王被拥立后,大行封赏有功之臣,项梁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蒲将军自然也不会拉下,这就是“义帝柱国”的由来。

    也许大家可能觉得这里面脑补的情节太多了,对蒲将军就是共敖的说法还是不太认同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看看临江王共敖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证明这点。

    首先临江王共敖c衡山王吴芮c九江王英布的封地一字排开,紧密相连,显示了三者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符合三者同源的实际情况。

    其次是项羽要谋杀义帝熊心,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临江王c衡山王和九江王。“項氏立懷王為義帝,徙都長沙,乃陰令九江王布等行擊之。其八月,布使將擊義帝,追殺之郴縣。”“(項羽)乃陰令衡山王c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南。”如果临江王共敖是出自义帝门下,或临江王不是项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