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假章 最新资料 蒲将军是谁(第2/4页)  重生项羽之破釜沉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论证,笼统的说就是这些说法都有“形而上”之嫌,之间的联系非常的表面和牵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笔者认为,要想搞清楚“蒲将军”是谁,首先是要找准正确的方向,如果研究的方向不对,必然南辕北辙,谬之千里,那么这个所谓的“方向”是什么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蒲将军”的事迹,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蒲将军”自出场到消失,始终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好基友,此人就是英布,又称黥布,作为一名在秦汉之际异常活跃的悍将,英布在《史记》中被单独列传,名留青史,这也给我们破解蒲将军之谜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英布是今安徽六安人,因罪被黥面发配骊山服苦役,而后带着一帮追随者逃亡江中为盗,陈胜起事后,英布投奔番君吴芮,共同起事反秦,随后又做了吴芮的女婿,领军投奔了项梁。

    吴芮是秦末百越地区的番阳令,号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歸芮,芮妻之,因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英布统领的“百越兵”,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少数民族武装,文化习性与中原士卒迥异,蒲将军始终与英布为伴,这说明蒲将军也是百越人,应该是番君吴芮派给英布,帮助领导百越士卒的将领,毕竟英布是江淮平原上的人,与山南的百越人文化不同。

    巨鹿之战中,英布和蒲将军表现极为突出,为消灭章邯和王离统领的秦军主力做出了难以替代的贡献,入关后,项羽主持戏下分封时,英布因功被立为“九江王”。

    由此可见,与英布一同出生入死,立下同等功劳的蒲将军,从逻辑上说结局只能有两个,要么是在新安南至咸阳的行军路上暴毙,要么就是在戏下被立为王,不可能有别的结果,当然如果说蒲将军与人私奔更对一些人胃口的话,那就不属于正常人所讨论的范畴了。由于史书中并无有关蒲将军暴毙的说法,所以上面一开始所说的“方向”,至此已经初露端倪了。

    戏下分封,在项羽的主持下,群雄推举了一个“义帝”,拥立了十八个王,封了两个候,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在这些诸侯中,参与了巨鹿之战的楚军将士,是取得这一灭秦关键一役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但项羽统领的楚军这一系,却仅仅只有项羽和英布两人被拥立为王,甚至还不如原秦军章邯一系多,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符合“卒存钜鹿者,楚力也”的实际情况吗?

    我们把这二十二个诸侯分一下类,一类是灭秦以前推举出的诸侯,计有楚怀王熊心c韩王成c赵王歇c燕王韩广c齐王田市c魏王豹六人,一类是参加了巨鹿之战的诸侯将,计有章邯c司马欣c董翳c申阳c司马卬c张耳c黥布c臧荼c田都c田安c项羽c陈馀,共十二人,剩下四人中刘邦c吴芮c梅鋗三人是进入关中的将领。

    原诸侯六人,属于既成事实,被立为王,自无疑问,参加了巨鹿之战的十二人,履历清楚,也自不必说,刘邦c吴芮也有来龙去脉,剩下的还有梅鋗和共敖两人,有人说梅鋗可能就是“蒲将军”,但《高祖本纪》说,刘邦是在进攻南阳附近的胡杨时,遇到的梅鋗,并且兼并了他的队伍,根据《秦楚之际月表》记载,这时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而“蒲将军”受项羽指使在新安南屠杀二十余万秦军时,是在五个月后的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所以时间上并不吻合,而且我们前面说了,以“蒲将军”的功劳必当被立为王,而梅鋗只是被封为“十万户候”,所以梅鋗不可能是“蒲将军”。

    那么共敖呢?共敖是原楚柱国,因“将兵击南郡,功多,”被立为临江王,都江陵。这个事情非常蹊跷,在被立的王中,去掉六个原诸侯王,我们看到剩下的人,除共敖外,都明确是入关参加了戏下分封的,在这个坐地分赃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亲自参加分封大会,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