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假章 最新资料 蒲将军是谁(第1/4页)  重生项羽之破釜沉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巨鹿之战不但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借助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也记录下了创造这一历史的英雄群体,可是在这本英杰谱中,司马迁却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在巨鹿之战中立下了不世之功的楚军将领“蒲将军”,在战役胜利后,却踪迹全无,神秘的消失了,两千年来后世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蒲将军”到底哪里去了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头梳理一下“蒲将军”的事迹。

    “蒲将军”最先登场是在陈胜兵败,项梁起兵渡淮时,“项梁渡淮,黥布c蒲将军亦以兵属焉。”而后章邯定陶大破项梁,项梁兵败身死,章邯北上攻赵后,楚怀王遣宋义领项羽c范增,辖“诸别将”北救赵,在“安阳”驻留期间,项羽杀宋义夺军,“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作为“诸别将”的“当阳君c蒲将军皆属项羽”。

    再而后,项羽“乃遣当阳君c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黥布和蒲将军作为楚军前锋,西渡清河后,“数绝”章邯巨鹿南大营和清河间的甬道,不但断绝了秦军的粮草,而且成功将章邯军主力从巨鹿南大营吸引到了甬道上驻防,为联军分割章邯和王离创造了前提条件。

    随后,以陈余为首的诸侯救赵联军将巨鹿南城下的王离大营包围,项羽则带领楚军在外围与前来解救王离的章邯等进行了难分胜负的死战,这时,负责袭扰甬道的黥布和蒲将军最终完全断绝了秦军甬道,使章邯彻底断粮,终于导致了秦军最后的全面溃败。

    陈余等消灭王离后,与追击章邯的项羽会合,再次击退章邯进入漳南,在漳南,由于受到驻守在“邺之西冈”上的秦军牵制,项羽统领的联军无法前出进攻洹南的章邯棘原大本营,只能困守漳南数月而无法进退,这时章邯由于秦庭的内部矛盾,开始主动向项羽求和。

    项羽抓住时机,先是假装应允和谈,再使驻扎在漳北的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而后项羽和蒲将军两面夹击秦军于“汙水”,彻底将邺之西冈上的秦军消灭。

    洹南柴库村会盟后,项羽由于担心秦军哗变,在进军关中的路上,使黥布和蒲将军趁夜将二十余万秦军击杀坑埋于新安城南,《史记》对此记载说,“项羽乃召黥布c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c长史欣c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这次惨案之后,“蒲将军”就再无见于史册了,从此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蒲将军”的离奇失踪,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后世对此做了多方的猜测,首先是“蒲将军”是他的名字吗?“蒲将军”真的失踪了吗?他到底是谁呢?

    从《史记》记述秦汉之交这段历史的写作风格来看,有将人记做“姓“加”将军”的习惯,如“吕臣”,记做“吕将军”,“吕将军走,收兵复聚。”灌婴记做“灌将军”,“绛侯c灌将军等曰”,等等不胜枚举,可见“蒲将军”应该也是一种称谓,并非本名。

    那么“蒲将军”是否另有其人呢,后世为此提出了多种说法,例如“黥布说”,认为黥布和蒲将军是一个人,刘宋时裴骃所著《集解》引东汉人服虔曰,“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这种说法并不用深辩,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这说明到东汉时,人们就已经搞不清楚蒲将军是谁了。

    此外还有“陈武说”,认为蒲将军是汉高祖所封的棘蒲候陈武,南宋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中说,“蒲将军,陈武也。蒲者,其封国”。

    近世又有“梅鋗说”c“吴芮说”等等。

    总的来看,这些说法都难以自圆其说,对此笔者委实难以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