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拓展阅读2:古南岳显露金凤山(第3/3页)  重铸南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柱高达83米。

    旧《天柱县志》有诗云“何年突兀起高标,直接银河上下潮”。

    《淮南子“天文》载“昔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报载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发现神秘“红崖丹书”,经王大有先生破译属远古陶文,记载的就是共工等神农氏族的谱系(共工属祝融后代)。

    安顺距此也不远,不周山或许就是后来的天柱山。

    这些虽然是神话,但神话往往有历史的影子。

    “天柱山一名霍山一名衡山”又是怎么回事?《尔雅·释山》说“大山宫小山为霍”,意思是大山围绕小山称为“霍”。

    此天柱山虽然“突地起高标”(算上金凤山最高处不过907米),但他的四周有更高的梵净山(2572米)、苗岭雷公山(2178米)、雪峰八面山(1994米)等包围环绕,所以称为“霍山”(“霍山”又与“霍王教”通)。

    至于通“衡山”,《南岳志》说“夫霍之转声为衡,古者方言不一,或则呼衡,或则呼霍”。

    这样解释是很有道理的。

    《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有衡山”,古之南海即洞庭湖,流经天柱的清水江注入沅水直达洞庭湖,说它在“南海之内”不为过。

    可见先秦南楚之地有两个“衡山”除湖南衡山外,此天柱山也作“衡山”。

    《楚辞·远游》说:“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即凤鸟——笔者注)迎宓妃”。

    屈原的这首诗是流放沅水流域写的,所提到的“衡”应该是指此山。

    ——天柱、会同一带有古南岳外迁的传说。

    在考察天柱之前,笔者拜访过会同县林城南岳山的道士杨新华先生。

    杨先生讲听贵州的云游道士戴云辉说过,会同这个“南岳”是三千年前的姜子牙禅封的,衡山的南岳都是此处搬过去的。笔者深入调查发现一石碑,石碑明确记载此处原名“马形山”后更名为“云山”,此云山的“南岳殿”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始修的,碑上还有“云山遥对祝融斜”的诗句。

    但奇怪的是殿内现存一口几百公斤重的古钟,古钟上却铸有“嘉庆十年”的字样。

    当时迷惑不解,后才领悟到,“云山遥对”的“祝融”就是天柱的古南岳,那口古钟可能是会同的南岳殿落成后从天柱分过去的(两县原本是一家);

    因为许多碑记证明天柱金凤山在“嘉庆十年”搞个一次大的扩建,此古钟大概是金凤山后来闲置多余的。

    显然,杨先生所说姜子牙所封的古南岳就是天柱金凤山的南岳。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