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拓展阅读2:古南岳显露金凤山(第2/3页)  重铸南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复用字等明显不合诗格,认为乾隆不会写出如此诗作。

    笔者以为,这一点正好体现了乾隆豪爽无拘的帝王风格,前两句更显然是随口说出的不在正诗之内。

    如果他人杜撰肯定不会如此“不合格”。

    乾隆一生吟诗二万四千八百首却少有传流,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再者,前面已说过乾隆主题碑当刻制于“嘉庆十年”即乾隆之子嘉庆帝执政的第十年,那时候在光天化日之下谁敢盗用乾隆之名作诗置碑?诗碑无假。

    ——从古碑推论此南岳历史可上溯到战国初年。

    乾隆主题碑是题“祝融南岳”的,按常理在南岳庵附近发现的另一块刻有“嘉庆十年”字样的残碑也应该与“祝融南岳”有关。该碑为研究此南岳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据笔者调查,湘黔边境地区民间存在一种古老的“霍王教”,“霍”与“火”同音,“霍王”即“火王”,而祝融有“火神”之称,可见“霍王教”就是关于火神祝融的道教。

    笔者认为该残碑发现于金凤山,说明金凤山是“霍王教”的发源之地,碑上的“正宗三十五世”一语反映的极有可能就是“霍王教”以金凤山为“根据地”传承了三十五代,而立碑者“四十世孙常□”显然是霍王教第三十五代传人的第四十代子孙。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算出金凤山古南岳的历史了:古代道教是以师徒关系传承的,前三十五代按平均每代35年计共1225年,后四十代是血缘繁衍,平均每代按25年计共1000年,合计到嘉庆十年共2225年,再加从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至今的202年,总计2427年。

    这样就把金凤山南岳的历史上推到了战国初年。这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南岳”遗迹了。

    ——天柱金凤山符合古南岳地缘条件并有相应的历史文化渊源。

    我们前面已界定古南岳当在古荆州南楚之地。

    据明清时期《黎平府志》和《靖州府志》,黔东南地区“三代”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国,而且正好在楚国南端。

    从历史文化渊源分析,南岳的主神是祝融,祝融与炎帝有关,属于神农氏族的一员,神农氏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崇尚火、太阳和象征火的凤鸟,所以祝融和炎帝都有“火神”之称,凤鸟是神农氏族的图腾。

    前面说过古南岳在夏代以前已经存在,古南岳存在于神农文化的原生地可能性最大。

    近年考古部门在与天柱接壤的湖南洪江市发现著名的高庙文化遗址,发掘出大量的中国最早的凤鸟纹和太阳纹图案陶片(距今6000-7800年);在会同连山发现众多炎帝文化遗迹,会同连山已被有关专家初步认可为“神农炎帝故里”。

    据报道近年在天柱清水江流域也发现好几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新石器遗址,据其年代和地域估计也应属于高庙文化。

    这为古南岳诞生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值得深思的是此南岳所在之地正好名为“金凤山”,旁边还有“银凤山”、“双凤岭”,天柱县城又名之为“凤城”,而且有“万凤云集”天柱的美丽传说。民间则普遍有敬祀火神祝融的习俗。

    这么多地名、传说及民俗与凤鸟、火神有缘,不可能是一种巧合,当是祝融文化历史沉淀的结果。

    ——古南岳缘于天柱山,天柱县境内正好有古老的“天柱山”。

    此山与金凤山距离不过1500米,二者山体相连实为一山。

    建制于明代的天柱县就得名于古老的天柱山,而全国以“天柱”冠名的县仅此一处。何以见得此天柱山古老?

    屈原《楚辞“天问》说:“八柱何当,皆何当值”,此天柱山上正好有八个石柱,其中六柱显突,最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