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从古到今话罗成——罗成故事流变过程(上)(第1/3页)  乱世将军之韶华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罗成——这一从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衍生出来的人物形象,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堪称妇孺皆知。提到罗成,一个白马银枪,俊美轩昂的少年将军的形象便会跃然而出。几百年来,罗成几乎成了美男子的代表,英勇无敌的化身。那么,这样一个精彩的人物形象起源于何时,是如后流传至今的,期间有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笔者将走进各类与之相关的资料之中,为大家勾画出一个简单的罗成故事的流变过程。

    罗成故事的起源至今仍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民间传说,宗族通谱的说法,和学术界的说法各有矛盾。

    民间传说和罗氏宗族谱论:罗成乃唐初名将罗士信。

    民间传说:姓罗名成,讳士信;罗氏族谱称:罗成讳士信,名成;而学术界则认为罗成是文学作品虚构的人物,史无此人。

    但说:多数认为罗成的原型是隋唐时期的少年英雄罗士信,罗成故事的基础既是罗士信的故事。

    对于罗士信,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c《新唐书》c《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内容大体相同。

    见于《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上·忠义上》,《新唐书·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一十六·忠义上》

    只是,罗士信的岁数上《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有些差别。

    罗贯中所著《隋唐两朝志传》中,也曾提及罗士信,只是情节很是短暂。罗士信已经从史书记载的跟随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变更为跟随李建成和李元吉征讨刘黑闼。罗士信也由城破被俘,继而被杀死,变更成误中埋伏被乱箭射死。由此,《隋唐两朝志传》中的罗士信故事可以看做是罗成故事的雏形。

    据《中华罗氏通谱》称:罗成和罗艺是父子,因为罗艺谋反,故隐去父子关系。这和史书记载差距万千,且有诸多矛盾之处。在此,笔者不予评断。

    下面只以笔者所知的资料按着时间顺序,简单罗列一下和罗成故事有关的历史资料。是非如何请大家自己评断。

    这里要说明一点:现在的习惯,族谱上的“讳”是不会轻易使用的。长辈有言,“讳”是人亡之后入族谱的名字。一般家族中若干年续一次族谱,只有在续谱之前出生的男性才能得到族中长辈取的“讳”。而日常使用的名字则是出生之后由自家父母,祖父母等取名。古时的族谱习惯为何,笔者不得而知。

    n一1:

    《大唐秦王词话》,

    又称《唐秦王本传》c《小秦王词话》c《秦王演义》c《兴唐鉴》c《兴唐传》,是一部描述李渊太原起兵到唐太宗登基的长篇讲史词话,六十四回,澹圃主人诸圣邻编著,一般认为产生于明万历年间。

    作者介绍

    乃明澹圃主人诸圣邻编著。

    诸氏生平不详,然书前有四明通家陆世科所作序文,并有丁未进士c陆世科印二图记,柳无忌氏推断为明万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年)丁未,则诸氏亦当为明万历之际的小说家。陆序中有云:吾友诸圣邻氏,以风流命世,狎剑术纵横,雅意投戈游情讲艺,羡秦封之雄烈,挥霍遗编,汇成钜丽。此书刊行约在万历天启年间;每页十行,行二十二字,黑线框,无鱼尾;可能为诸氏在原有说唱本基础上作有系统之剪裁与修饰,故於目录前题曰重订唐秦王词话

    目次。

    第三十六回 徐军师招降罗士信 单驸马追逼小秦王

    第四十七回 杀忠臣元吉报私怨 救良将士信劫法场

    第四十九回 叔宝征讨高开道 罗成战败苏定方

    第五十回 淤泥河罗成死节 长安城秦府兴兵第

    第五十一回 再显魂罗成雪恨 破饶州黑闼伏诛

    在这部书里首次出现了罗成的名字,可以说: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