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莫逆之交(第1/3页)  国粹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作人把冯翎岩和云妙灵引到徐悲鸿的画室,徐悲鸿正在画马。看到吴作人和一男一女两个气质不凡的人进来,徐悲鸿停止了手里的工作。问吴作人:“画展情况怎么样?这两位是?”

    还没等吴作人开口,冯翎岩就说:“早就听闻先生的大名,今日看到先生展出的《田横五百士》,果然功底深厚,见识非凡。”说着话,拿出梅兰芳先生的亲笔信说:“我是位收藏家,名叫冯翎岩,这是梅兰芳先生让我交于您的亲笔信。”

    徐悲鸿看过信说:“有幸结识冯先生和云女士,真是太好了。快请坐!”

    落座后,冯翎岩情绪激动地说:“前些时间我从东北回到了上海,有了东北战场的体验,再看到先生的《田横五百士》,真是深有感触。”

    闻听,徐悲鸿用惊异的眼神看着冯翎岩说:“具体说说,那边是怎样的情况?”

    “东北军有很好的武器装备,只是上边的一句‘不抵抗’,沈阳很快落入日本关东军手中。日本人接管了沈阳,也接管了东北兵工厂。东北军的武器装备优势不再,再加上东北军内部本就缺少凝聚力,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东三省就全部沦陷,真是惨不忍睹。”冯翎岩甚是悲伤。

    徐悲鸿激愤地说:“东北的大片国土就这样丧失了,真是太不值了。我看梅兰芳信中说,冯先生和云女士是虎口脱险,当时的情势非常险峻,看来您二位对敌斗争很勇敢。”

    冯翎岩谦虚地说:“是梅先生过奖了,不过我们离开东北时,的确碰到了敌军的围追堵截。”

    “因为什么呢?”徐悲鸿很好奇。

    冯翎岩指了指云妙灵背后的古琴九霄环佩说:“就是因为这把古琴。”

    这时,云妙灵取下了古琴,介绍说:“九霄环佩在上海丢失,后来我们发现落入日本特工手中,于是就去了东北沈阳。我们涉险探查,终于在关东军的庆功酒会上有所斩获。”

    听了这个过程,徐悲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难怪你们遇到那样的险境,我懂了。既然这把九霄环佩得来如此不易,那云女士何不弹奏一曲,让我们一饱耳福呢?”

    云妙灵也不推辞,只是看了眼满是绘画作品的房间,有些为难。

    吴作人也看向了房间,于是,急忙把已经晾干的画叠在一起,腾出了一张桌子。云妙灵把九霄环佩放置好,调了调音,开始弹奏《高山流水》。与往常一样,冯翎岩取出了萧,和云妙灵琴箫合奏。

    看着眼前的画面,徐悲鸿不由自主地,开始了素描。及至云妙灵和冯翎岩的《高山流水》演奏完毕,徐悲鸿的素描也已完成。

    吴作人在一旁鼓掌说:“太妙了!真是绝配。”之后,走向徐悲鸿,看着这幅素描说:“这两人只需要素描,就足够惊艳了。”

    冯翎岩和云妙灵也走过来,看向这幅素描。冯翎岩说:“今天,我们真是遇到知音了。”

    徐悲鸿对他们的琴箫合奏赞不绝口:“二位的琴箫合奏真是美妙绝伦,我如听仙乐。”

    这时,冯翎岩被房间的一幅画所吸引,徐悲鸿走过来说:“这是《九方皋》。《九方皋》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此画取材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画中人物和马匹都采用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

    吴作人继续介绍说:“笔墨上表现出了先生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用墨则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此画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构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整体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冯翎岩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