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借古喻今(第2/2页)  国粹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景物的构图看,为了配合庄严、永恒而悲壮的主题思想,充分吸收了古典主义广博、简约、庄严以及永恒的特质。远景的海岸、海面都呈稳定的水平线状态,只有中景的沟壑略呈斜线但仍趋向水平并未毁坏水平线的稳定构图,画面左部人群后面的树林也尽量避免繁杂的刻画,在深色和虚幻中连成一片,符合了构图的庄严、沉稳的主旨,不但不显单调,反而更感觉画面的厚实和稳重。”

    蒋兆和情绪高昂地说:“对田横这个人物形象的完美表达;由画中臣民们的义愤填膺,到田横的气宇轩昂,最后形成整幅画面的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主题,弘扬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民族气节。整幅画面中由庄严、广博、统一、饱满、宏大到灵活多变而丰富多彩的构图,到大胆、浪漫、富有激情且丰富而自然和谐的色彩运用,再到人物造型上的准确、生动和丰富的体态以及恰当的面部表情的自由表达,这一切都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就连画中风景的色彩和构图都能给人以悲愤和呼号之感,例如画面右上部云层的复杂曲线及极具感情意义的丰富色彩的运用,显然传达出一种暴风雨来临前夕的战斗气息,形成悲壮且伟大庄严的氛围。”

    吴作人也激动地说:“徐先生的《田横五百士》是以历史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里面几乎很难找到模式借鉴。徐先生运用其在欧洲学习的经验,以光影素描为基础,利用解剖学、透视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写生而完成了创作。用古典主义的方式将画面处理成‘舞台式’的构图。把人物安排在几乎相同的基点之上,运用颜色的突出变化来隐喻画面情节的起伏。借助人物姿态的变化来体现静态中的运动感。人物的形体,严格按照科学解剖的方法加以描写。以画面右侧着绊袍的田横为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宽大袖子上的几块阴影。明暗交接线非常明显,暗部与投影融为一面,轻松透明之下是厚重的体量感。也符合海岛阳光直射的合理因素。由此而扩大到所有的人物,无论巨细,都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处理的;但凡裸露在外的身体部分也大多与田横的袍袖异曲同工。”

    这时,冯翎岩也兴趣大发,插话说:“除了人物和景物的构图合理外,徐悲鸿还把他最喜欢的动物题材—马填充进了他那原本已经十分饱满的构图之中,使整幅画的构图更加完整而丰富,特别是远处的两匹自由自在低头吃草的马的构图安排可谓匠心独运,不仅加强了整个构图的透视效果,扩大了视觉上的空间感,更为这个即将‘灭亡’的现世生活凭添了一份在主题思想的庄严色彩笼罩下的天然的生机,并且它们与前景中马首或马蹄的连线形成交汇的斜线,不仅能打破那属于古典精神的典型的稳定水平线条的统辖,又使构图富于变化而丰富多彩。”

    看到一个陌生的行家说话,吴作人忙问:“您也对徐先生的画有研究?”

    冯翎岩说:“略知一二,你们和徐悲鸿先生很熟吧!”

    吴作人忙答:“我是徐先生的学生。”

    冯翎岩微笑着说:“是否可以带我们和徐先生一叙?”

    吴作人也面带笑容说:“没问题,徐先生喜欢有共同语言的道中人一块探讨绘画艺术。”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