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华佗疗伤(第1/3页)  国粹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云妙灵似有意,又似无意地将手里的“九霄环佩”的红色★对准了神秘箱子上的★图案。骤然间,好似山崩地裂一般,不可思议的事情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云妙灵和冯翎岩根本来不及思考什么,已经随着箱子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石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医文化瑰宝。有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及它们的介绍。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整本书里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庇佑着中华民族,使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只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来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难经》是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着作,“难”含有“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难经”即“问难《内经》”。

    此书的作者把自己认为《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逐一解释阐述。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