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撤离锦州(第1/3页)  国粹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桥之战,虽败犹荣。黄显声对马占山由衷地钦佩,他觉得马占山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对于张学良,则是再一次失望。在江桥大战期间,黄显声建议张学良,既然锦州前线工事构筑不易,不如以攻为守,攻打沈阳,声援马占山部。张学良当即拒绝,他认为部队抵抗日军,则形成中国正规军与日军交战的口实。

    不仅如此,对于黄显声招募的队伍,张学良也拒绝给予正规番号。他甚至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吉黑将领,一律不得使用原来东北军的正规军番号,只能自称“自卫军”,“救国军”等名义。

    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减少日军对中国军队的进攻,相反使其进攻更加理直气壮。既然对手不是正规军,就只能是“土匪”,“马胡子”了。堂堂正规军一夜之间竟然连自己的番号都不能使用,各路抗战部队也因此而气馁。

    在这种情况下,黄显声急中生智,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委任项青山为第一路司令,委任张海天为第二路司令,委任盖中华为第三路司令。陆续委任达二十余路,自己担任总司令。这就是“抗日义勇军”的最初来历。

    为扩大抗日武装,黄显声以省警务处名义特别制订了编委方案,规定:凡举义抗日率武装百人者授上尉衔;领来骑兵250人或步兵500人者当任少校营长;领来500骑兵或步兵1000人以上者当任上校团长等等。此讯一传出来,各地爱国志士纷纷来奔锦州,请缨抗战。黄显声授意邓铁梅等人,在辽东等地创建义勇军,并给予经费资助。

    黑龙江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急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于1931年11月25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12月2日,国民党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说:同意把自己的军队撤出锦州和山海关,但是有一个条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国满意的保证,即要求三国保证中立区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态,张学良急不可待地直接与北平日本公使馆参事就此事进行具体交涉。但这种交涉不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对,而且也无法从日本方面获得妥协的条件,日方坚持东北军必须全数撤出锦州。

    锦州中立案曝光后,遭到各界人士和学生群起反对,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电施肇基声明放弃中立案,同时还表示:日军如进攻锦州,中方将实行自卫。

    可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明显发生分歧。张学良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然而,不管张学良是怎样的态度,日军却我行我素,拉响了锦州大战的警报。

    1931年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在日军进攻的同时,张学良在做什么呢?

    因九一八后,东北大部分地区沦陷、中国军队的不抵抗,使早就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国民党内部各派,更有理由逼迫其交出权力,以改变整个国家的被动局面。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无奈中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同一天,张学良也获准辞去陆海空军副委员长之职,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如此一来,张学良的抵抗意志更加消沉。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

    在日军大举进攻的压力下,张学良最终下令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