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2/4页)  被隐蔽的真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员收取履约保证金的通知,改为由外派劳务人员投保“履约保证保险”。

    ---------------

    第27节河南对外劳工(2)

    ---------------

    记者调查了解到,直到目前,一些对外劳务输出公司收取履约保证金的现象继续存在。在这一违规经营赚取巨额利润的链条上,地方政府的某些管理部门也伸手从中“分一杯羹”。

    河南省社旗县的出国务工农民王东晓向记者反映,一些地方负责起协调作用的部门每个月也会从这些外派渔工身上获得一定的“报酬”,比如他所报名的县外经委就从每个渔工的月工资中得到20美元的回扣。

    河南省息县的投诉人张新功也告诉记者,该县有关部门经常派专门的人到农村去招渔工,并从中提成。

    特约记者/白润岱见习记者/谭野郑州报道

    ---------------

    第28节珠三角“民工荒”(1)

    ---------------

    珠三角“民工荒”:这个夏天有点冷

    “一年前,我们这个劳动力市场还卖门票呢,一张十元,就那样,还是人满为患,现在我们取消了门票,人却只见减少。”民工短缺并不能简单地用一句珠三角民工待遇低下来概括,其真正的原因应是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正在发生着产业梯度转移。

    江西人洪日清是东莞一家大型劳动力市场的经理。2004年7月26日的早上,他有些百无聊赖,因为偌大的劳力市场里只有三四十个求职者,十几个工作人员显得无所事事。据刚拿到助理就业辅导师资格证的洪日清说,这种状态从春节就开始了,“一年前,我们这个劳动力市场还卖门票呢,一张十元,就那样,还是人满为患,现在我们取消了门票,人却只见减少”。

    与此同时,来自河南信阳23岁的叶继远坐在市场的一角,漫无目的地在一张传单上写写划划。他三个月前从东莞一家台资制鞋厂出来,“我一来东莞就在那家厂干,一做就是几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每月能净赚600元,每天平均加班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就行了”。

    “民工荒”真的到来了吗?

    尽管东莞市中心人才市场开办的初衷是面向中专以上求职者,但两年前便开始响应市里的号召,主动揽起了普工的中介业务。

    该中心批量安置服务中心的经理王林有着与洪日清相同的感受,“从今年起,普工是比以前难招了”。而医生出身的中心高级经理乐文则冷静地做了估算:“我们这里中高级工人一般供求比能达到8∶10,而普工现在只能做到7∶10。”

    如果说中介是劳动力市场上最敏感的末梢神经,那用人单位则应是感受最直接的受损器官,但面对是否真正缺工的问题时,不同企业却莫衷一是。

    东莞石碣镇有一家著名台资电子厂,其之所以著名,原因有二:一是在当地众多的电子厂家中,该厂的环境最为宜人,绿草如茵,厂房亮丽,规模庞大;但第二个原因则有些令人齿冷,据当地一位劳动局干部介绍,该厂员工工资长期低于该市最低工资标准(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450元),更有其同行直指该厂“简直是破坏了规矩,使普工一听到石碣的电子厂打工,掉头便走。搞得我们也跟着受影响”。

    该厂的人力资源干部绝口否认其面临普工短缺,并拒绝了记者到厂采访的要求。据曾在该厂工作的贵州籍女工江小川介绍,她们在厂里平均工资只有三四百元,而且每天都要加班,“加班费每小时才2元,一加就是三四个小时,根本吃不消”。

    据了解内情的人介绍,镇级劳动部门已多次前往该厂调查,要求该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劳动保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