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八章 元皓第二次请客(第3/7页)  侯门纪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用,就这样就很好。”称心如意赶紧打消她们疑虑。要知道这是可称心如意的头一回请客,可不能为了衣裳为了不敢见人而不来。

    她们劝说着,袁训这个时候找到元皓。

    这个钟点上的元皓很好找。他在荷塘旁边的一大片空地上,背负小手,满面严肃,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这是曲礼里面的话,意思是父母在,出去进来都要打招呼,不可以到父母不知道的地方去。学习的东西也要正当。

    日头从绿叶中照到他的额头上,肉嘟嘟的额头随着胖脑袋每一晃动,就甩出几滴汗珠。

    袁训心情就更加的不错,对于几天的商议,他今天算是大休假。看看离傍晚还早,脚步走过去,也可以多欣赏会儿元皓的新“玩耍”。

    元皓并不是一个人在这里背书,在他面前坐着本村的孩子,有几个十岁出去算小少年,也听得很起劲。胖孩子是在当先生呢。

    先教每个人写自己的名字,还给四驴子起了一个大名。他姓张,元皓很想当个好先生,叫他张学,让他以后好好学的意思。据韩正经回来学话,四驴子激动的眼泪都下来。

    第二天四驴子的娘求证于万大同,万大同说名字是给四驴子起的不假,又解释意思又大又有口彩,以后指不定能中举当老爷。四驴子的娘送了现摘的木耳蘑菇道谢,红花出来接,四驴子的娘也落了泪。

    说她也想给儿子起个好名字,但本村唯一认字的人夏天热伤风,起名字熬神,家里准备好了东西还没敢去。这下子好了,城里来的小先生起的更好,也可以沾沾小先生的福气。中举当老爷这事情不敢想,以后吃得一样的胖,一看就不缺钱花。

    第二天全村的人都知道,没有名字的孩子都来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元皓当晚给他们把名字起好,写在纸上,意思也写上给他们。再教他们写和认。他们回家去家人也高兴,也就愿意由他们花点儿功夫在这里学认字。

    一个下午,元皓午睡起来先戏水,孩子们干农活。见面的时辰,元皓已戏完水掐完了荷花追完了鱼,把在水里的捣蛋事情全做完。就开始当小先生。他们虽然会水,但到底还怕过度嬉戏,也怕水里淹住会水的,有奶妈跟着看着。到晚饭前各人散去。

    胖孩子很想做好这件事,教什么,特地请教的赵先生,赵夫子也愿意为他筹划。认为按月领银子承圣恩,多教化一个人多报效一点。就是教不出来人,就小王爷这勤快劲儿,也足以让皇上高兴不是。

    名字教会笔划,由各人回家自己写去。不肯写的,也没法子牛不吃水强按头。再教,要先从千字文开始,那是开蒙的书并不错。但谁会留在这里一教全本呢?赵夫子想来想去,读书明理,先说道理最好不过。

    把曲礼里面的话,说坐,说行,说在家出门与人相处的话抽出几句,上午教给元皓韩正经他们,下午元皓就来现学现卖。

    元皓早就念书,他学得快,孩子们学得慢。元皓学一上午的,教一下午只教一句。第二天赵先生就能恢复他们本来功课,并不耽误进程。

    胖孩子很喜欢这份儿“玩”,就把赵夫子念书的形容,文人常用的晃脑袋用在这里。他在前面晃,学的人在对面晃。袁训越是走近,越是看得清楚,越是兴致盎然。

    看看孩子们倒是走一路办一路子的正经事情。读书能明理,这应该是正经事情里面的。

    韩正经和好孩子在这里帮忙,先见到袁训,嘻嘻一笑,却不过来。直到这一段大家都会背,叫上胖孩子一起过来。

    “姨丈,上学呢,不能轻易出来。”韩正经小脸儿一本正经。袁训摸摸他脑袋夸了他。

    好孩子也想得到抚摸,抢上来道:“我帮忙呢。”袁训微笑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