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书呆子之家(第1/9页)  侯门纪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玉珠正要过去,却没想到少年说出来一句:“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玉珠就是一个笨蛋,也知道是在骂自己。更何况玉珠姑娘很是通书。玉珠脸涨得通红,恼怒的举起拳头,也用了一句子曰:“小人儒,小人儒!”

    这句出自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小人儒指缺少道德修养。

    少年本想带路前行,真的有带玉珠去看书的心。但听到骂他没有修养,少年火大的回身,横眉冷笑:“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再加重语气怒着重复:“上达上达,君子通达,通达的是君子!”

    玉珠更是尖声:“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也学着少年重复,语气重重,再加上跺脚:“小人骄!小人骄傲又放肆!”

    捧茶的丫头过来,见状目瞪口呆。对着两个脸红脖子粗,手指袖飞的人吃惊地劝解:“五公子,安姑娘,你们别再吵了。”

    那两个人根本没有听到,都还在自己愤怒的情绪中。但是茶过来,他们却同时看到。少年吵得口渴,怒气冲冲对着丫头走过去,取过茶碗倒上一碗热茶,自己喝了。

    丫头又愣住:“五公子,这是给客人的,”

    玉珠受到提醒,也口渴上来。但见茶盘子上——因是给她准备的,那五公子是莫明的转出来,丫头事先不知道——只得一只茶碗。

    却又让五公子用掉。

    玉珠更加的生气,再次尖声道:“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彻底把常五公子气得七窍生烟。

    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是指君子不盲从,但却能保持与别人交往中的和谐。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只会盲从。

    这不但指责常五公子没有待客之道,不够和谐;还又一次回到他们争执的源头上,指责常五公子的见解是盲从,不是正确道理。

    五公子自然要反驳的,不但要反驳,还要出来一句大大的孔子曰反驳才行。

    玉珠反驳他全是孔子曰,五公子若是跑出孟子曰、墨子曰、韩非子曰……不是让对面的姑娘小瞧,更要说自己不是君子儒,是小人儒才对。

    他正在思量着一句大大的话,见丫头息事宁人地陪笑:“三姑娘别恼,您也逛了半天,外面冷,不如回厅上暖和,再给您倒热茶去。”

    丫头心想你们要吵,就请去厅上,当着老爷太太,当着安姑娘你的长辈们面争吵,当丫头的也能少担点儿责任不是。

    玉珠让她提醒!

    想到和这个小人儒吵架,真是有失玉珠的君子儒身份!

    她就想着往厅上去,不再和这个小人儒争执。

    走就走吧,那气还顶在心里,玉珠拂袖又来上一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你戚戚!”拔腿就走。少年还没有想得出子曰上的话,又让玉珠说了一句。他拔腿跟在后面,腿长没几步走到玉珠前面,斜对玉珠出来一句:“子曰,君子无所争,”

    他就悠然起来,把个袍袖往背后一负,走得晃晃悠悠,腔调乐乐呵呵:“君子,无所争乎,哈哈,小人争!”

    几乎是用唱诵乐章的声调在说话。

    玉珠气得脑子一晕,冲口又是一句:“子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在这里是修饰和掩饰的意思。

    又指少年有错不改,还一个劲儿的粉饰自己。

    常五公也认识到玉珠的争论,总有点儿不对。见玉珠又回他,就故意的发挥两长腿的优势,走得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不燥不乱,总在玉珠前面一两步,把背后的袖子抖动着,以示自己很悠闲,很不生气。

    他的腔调儿一直不停:“君子乎,啊啊啊……无所争乎,啊啊啊……”玉珠就跟在后面接上:“必文,小人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