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63年简史(第1/2页)  捻军陈大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三日,驻永太平军撤离泳康,泳康多为清闽军总兵林文察进占。

    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队渡江,并于3月占浦口,4月占江浦。进入皖北后,受到湘军节节抵御,屡攻不克。进至六安后,正值青黄不接,粮食奇缺, 加之敌人防堵甚严,李秀成遂放弃原定进军计划,于5月19日撤六安之围,折往寿州, 随即东返。这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已增至3万余人,并于6月13日占领了聚宝门外各石垒。 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南渡过程中被湘军炮火打死和因饥饿而死者甚众,渡至南岸进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 不到15万人。6月25日,湘军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军又损失2万余 人。至此,长江北岸完全为清军占领。太平军实力则进一步削弱,天京解围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 湘军于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长江北岸后,鲍超部南渡,扎营神策门 (今中央门)外沿江一带。9月,曾国荃部攻占天京城东南的上方桥和城西南的江东桥, 11月上旬又连续攻占了城东南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以及秣陵关、中和桥, 太平军在紫金山西南的要点全部失守。11月25日,曾国荃进扎城东孝陵卫。这时,湘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要点, 天京城只有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于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议,鉴于湘军壕深垒固,围困甚严,天京又内无粮草,外援难至,不如让城别走,遭到洪秀全拒绝。这样,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最后一线希望丧失了。

    1863年春,豫军攻破张港斩杀了张凤林,剿灭陈大喜部捻军五强之一(据清史记载,张凤林是投降了,清军派他为前锋,但他不敢和陈大喜对阵,借口溜掉之机被清军伏杀)。陈大喜纠集安徽亳州程二老坎、张宗禹两个首领侵犯河南边境。张之万命令众将分兵抵御,围困后攻下了汝州捻军盘踞的地势险要的张港,平掉捻军堡垒十几处。程二老坎在困窘中投降了,灭捻军五强之二(此处存疑,为清军为邀功之说辞,因为之后程二老坎的活动事迹还有很多)。

    1863年春,左宗棠率军占领金华、衢州等地。三月,授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次年攻占杭州,控制全浙,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节制闽粤赣三省军事,领军入闽,进攻太平军团馀部。五年正月,攻灭李世贤、汪海洋部于广东镇平和嘉应州。旋返福州。

    1863年3月清僧格林沁亲王攻下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县县城),捻军虽数次击败僧军进剿,但因实行消极防御方针,雉河集再度失守,苏天福与张乐行同清军僧格林沁部决战,失败后,苏天福被叛徒王怀义出卖,被押解清将僧格林沁大营,慷慨就义于义门集小曾营门口。死后,太平天国赠溢“忠烈”,其宗族仇家领地方团练袭苏平楼,惨杀苏天福全家。张乐行仅率十余骑突围。3月23日张乐行带着儿子张喜和义子王宛儿来到西阳集(今涡阳县西阳镇),投奔他的表亲也是捻军所属的蓝旗李家英的圩寨借宿。而此时的李家英已叛变投敌。他表面上殷勤接待张乐行父子,暗中却派人密报给宿州知州英翰翌日黎明,英翰率团练和蓝旗叛捻骤至,将张乐行父子逮捕,送往僧格林沁大营。张乐行及其子张喜和义子王宛儿就义于义门集周郢。传说就义前,张乐行见僧格林沁时,立而不跪,对僧酋不理不睬。僧酋问道:你何苦造反?张乐行凛然答道:"害人的才是反,我不好反,反的是你们。"僧酋无以对,即命推出凌迟处死。"还有记载,"僧格林沁曾进行威胁和利诱,叫他写信招降在外的张宗禹、任化邦等,他不但不屈服,反而大骂僧格林沁,痛斥了一些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