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后记(第8/12页)  捻军陈大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做皇帝”,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c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9页)。他深刻地指出:“太平天国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孙中山先生结合自己的革命实践来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不管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曾多次说过“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孙中山选集》上,第439页)“至于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实行,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甘乃光《孙中山全集(分类索引)》第1026页)。孙中山先生还说:他所创立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是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继承,“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孙中山选集》上,第439页)

    而捻军起义:捻军(包括其他农民军)首领虽然形形色色,但传统的“农民意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c逼上梁山与自发造反

    捻军起义基本上是逼出来的,一是,二是天灾,为了生存不自觉地走上反抗道路,政治意识十分淡薄。起义之初有意做“白头贼”,有意“重整江山”,推翻清王朝的是极少数。捻军首领中的“梁山好汉”(仁义光棍)占大多数,也有“五浪光棍”(或称“武郎光棍”,即流氓无产者)。由于,或生存受到威胁,或寻仇斗杀,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上了“梁山”。

    捻军首领中宋江式的人物不少,虽不是一个模式,被迫造反却有相同之处。张乐行是地方上的大财主,有财有势也有影响,生存并未受到威胁,“初无意作白头贼”。但是,他好勇好斗,做买卖,开赌场,保送私盐,寻仇斗杀,“争光棍”c“撵绵羊”,于是与各种地方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起来。

    他又行侠仗义,是地方上有名的“仁义光棍”,归附他的人日众,终于把他逼上反抗道路。这种被迫造反终究是不能持久的,随时表现为政治上的犹豫和动摇,于是他出现两次“受抚投官”。

    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雉河集会盟以后,张乐行成为头面和核心人物,也就骑虎难下,只有义无反顾,造反到底。后来他虽然犯过不少错误,但终归是一位杰出的捻军领袖,以反抗清朝起义始,以英勇就义终。张敏行是因为斗争形势逼迫和张乐行把事件闹大,才把他送上造反的历史舞台。

    龚得树c苏天福等人既因为贫寒,生存受到威胁,也因为卷进各种斗杀冲突之中,走上造反道路。“苏天福事件”是导火线,引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侯士伟受本村地主的,又参与斗杀,最后结捻起义,竖起了红旗。刘学渊c刘玉渊则是反抗盐官的压迫和诬陷而结捻起义。

    张宗禹是在与顽固凶狠的父亲发生激烈冲突,无以家还而加入捻军。张龙c陈大喜当初是团练小头目,因受压迫,愤而结捻起义。韩奇峰不愿意造反,是别人把大旗插到他家门口,逼他出来造反的。江台凌c孙葵心则是受人欺侮,险遭砍杀c逮捕而竖旗起事。此外,刘永敬c刘天台c刘天福c李大喜c任乾c任化邦c鹿利科c葛苍龙等,都因贫寒无以为生,被迫结捻起义,成为捻军的首领。除了捻军,河南的联庄会,山东的长枪会等,都是官逼民反。就是苗沛霖c李昭寿,最初也是遭受,与当权势力发生激烈冲突,才铤而走险,发动起义,后来投降了清朝,再反叛也是逼出来的。自发造反,胸无大志,缺少政治意识和政治目标,这是捻军人物的共同特征。正因为如此,他们无法团结起来,形成坚强c统一c浩浩荡荡的武装力量,去共同奋斗,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政治使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