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罪与非罪(第1/3页)  大明宣宗皇后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淮河上,烟雨朦胧,雨中观望远处,树木楼榭,数艘水上轻荡的画舫轻舟,别有一番风韵在心头。

    雨哗哗地下着,打的玻璃窗棂啪啪作响,阵阵凉爽湿润的风吹进船舱。很庆幸,今晨听了沈公子的话,在离开南京之前再来看看这秦淮河风光。因为沈海波已答应这位京城富商之子,与他一见如故的黄公子的邀请,将要跟随他们一起往南去出游些日子,画舫已安排交于家人张平照管。不然这大雨天的,反正哪儿也去不了。大家喝着上好的茉莉花茶,隐隐幽幽的茶香四溢。

    为了解闷,倾城提议,让两位男士轮流讲个故事,几位姑娘一听,纷纷赞成。连一路做侍卫打扮又恢复了男装,从不言语的明太医的脸上也似乎是,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谁先讲呢?

    “沈兄为大,自然是沈兄当先讲喽。”

    朱瞻基狡黠地笑着,将了沈海波一军。沈公子眉目清秀,丰神如玉,一双黑黑的眼睛亮晶晶的,潇洒不凡,因为他肤色白皙,看上去并不比朱瞻基这位名为“黄泰”的“黄公子”大。他身穿一袭青衫,有些不知所措的站了起来,望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几位姑娘,脸色有些红润,温和腼腆的一笑,

    “那,在下,讲个什么故事好呢?”

    “沈兄,在你的船上,就随你的意,你讲什么,我们听什么好了。”

    朱瞻基皮皮的又起哄。还是英宁好心的提醒道:

    “沈公子讲个为国为民做好事,得好报的故事吧。”

    “那好,让我想一想,让各位见笑了。”

    倾城见沈公子犹然站在那里,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忙说:

    “沈兄,不要着急,坐下来给我们讲吧。”

    “好。”

    沈海波躬身坐下,开始讲起来:

    “你们去过南京东南,横跨秦淮河的文德桥南岸的乌衣巷吧?那里曾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都身穿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兴旺六朝的名相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就居住在这里。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那时的乌衣巷车水马龙,官宦巨家,名动天下,是何等的辉煌。可是入唐后,王、谢两家败落,不知其处。乌衣巷几为废墟。如今只能闻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惜!可叹!”

    沈海波叹息了几声,又接着说:

    “都说,为人要做好事,善有善报。可有的时候,做好事未必能得好报。始皇帝嬴政修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却因此惹得天怒人怨,江山二世而亡。隋炀帝疏通南北大运河通商利漕运,也因劳民伤财,亡于唐。元丞相脱脱,大修黄河防水患,想一劳永逸,“功在千秋”,却“患在当代”,使得明教北宗的韩山童趁机在河泥里埋一石人,上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从而导致数十万治河民工扯起了造反大旗。把个江山弄没了,改姓了朱。”

    他望了朱瞻基一眼,期期艾艾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天下事分分合合,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同之处在于是哪些人坐在船上,哪些人站在水里。平时看着不起眼的百姓,觉得他们是牛马,可他们又是改朝换代的主人。所以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政者,在于审时度势,分清轻重缓急。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现在可做,什么事必须等到将来才能做。这就是俗语讲的“强扭的瓜不甜”,你得等它熟透了再吃。”

    朱瞻基听得兴趣盎然呵呵一笑:

    “真看不出沈兄乃是一尘世高人,言之有理,深入浅出,小弟受教了!”

    沈公子雍容文雅的抿一口茶,急忙摇头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