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1 章(第1/4页)  袁氏世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厚周之;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水旱之年,察其所亏,早为除减;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令子弟及干人私有所扰;不可因其仇者告语增其岁入之租;不可强其称贷,使厚供息;不可见其自有田园,辄起贪图之意。视之爱之,不啻于骨ròu。则我衣食之源,悉借其力,俯仰可以无愧作矣。

    【译述】国家以农业为本,因为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然而有的人家的地全是依靠佃户种的,怎么能不以佃户为重呢?遇到佃户有生育、婚嫁、建筑、丧事,东家就应当宽厚、周全地帮助他们。在耕种的时候,如果他们要求借钱,东家应少收利息。遇有干旱年景,东家要调查佃户欠收多少,早早减免租金。不应该对佃户存有不合理的要求,不应该不合时宜地要求他们服劳役。不能让子弟及手下人骚扰佃户,不能因为佃户的仇家说了佃户的坏话,就增加佃户的年租。不能强迫佃户借款,以求高利。不能见佃户自己有田地就想霸占。作为东家应该对佃户珍视爱护他们,把他们视作自己的亲骨ròu。那样的话,我们衣食的来源都靠他们的劳力而来,也就无愧于天地了。

    【评析】道曰:“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导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此话说的是要告诉农人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并适当给农人分配财富,这样的话,农人父子兄弟就不会忘记他们自己的本分了,而尽心尽力地耕作了,从而也就满足了人们的衣食之源。对此我们理解为“爱民如子”也未尝不可。反过来说古人所说的“爱民如子”其目的也不过如此。因为“如子”毕竟不是“子”。  fù儿不可私自借贷

    【原文】佃仆fù女等,有于人家fù女、小儿处,称“莫令家长知”,而yù重息以生借钱谷,及yù借质物以济急者,皆是有心脱漏,必无还意。而fù女、小儿不令家长知,则不敢取索,终为所负。为家长者,宜常以此喻其家。

    【译述】有的佃户、仆人和fù女,瞒着主家的家长,向这家的女人、小孩借钱,声称“不要让家长知道”,并且应诺可以多付利息。借钱谷、借物品以救急时,早已心存赖帐之念。而fù女、小孩借给他们东西,因为是瞒着家长的,所以,也不敢前去索要,终究还是被这些人抵赖了。作为一家之长,应该经常给家人讲这些事,以提醒大家注意。

    【评析】借给别人钱物,救人危困本来是一件善举,应该提倡,但是为什么令出现上则家训警示的问题呢?原因有二:一是借钱物者,从借的时候起就准备抵赖,对此一定要明察千万不能借给;二是,有的人专找小孩和fù女借钱,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容易上当。正是由于此,人们本应做的善事也就因此而有了推托的理由。其实借别人钱物,心存不还者有之,而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甚至勒紧裤腰带还的也有。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不让生人轻易入宅

    【原文】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fù人以买卖、针灸为名者,皆不可令入人家。凡脱漏fù女财物及引诱fù女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

    【译述】尼姑、道婆、媒婆、牙婆以及fù人借做买卖和针灸名义上门的,都不能让他们到家中来。大凡拐骗fù女财物以及引诱fù女做越轨行为的事,都是这类人引起的。

    【评析】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不认识的人上门,千万不要轻易让其入室。因为,对来者来讲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对你来讲可能就是无事生事。  兴修水利

    【原文】池塘、陂湖、河埭,蓄水以溉田者,须于每年冬月水涸之际,浚之使深,筑之使固。遇天时亢旱,虽不至于大稔,亦不至于全损。今人往往于亢旱之际,常思修治,至收刈之后,则忘之矣。谚所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