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李密跑路 瓦刚起步(第1/3页)  我们的唐朝岁月幽默白话全唐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人老癫东,树老心空,杨玄感像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起事到家族被灭,不过是半年时间,却为一大群英雄起了个带头模范作用。

    不错,杨广并未意识到瓦岗寨里那群土包子里竟然有高级知识分子,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位高级知识分子是李密,是劫后余生的李密,是牛角挂书的李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天爷算是太眷顾李密了。

    李密在看到杨玄感大势已去后,得为自己寻条活路了。

    逃吧,逃跑总比撞到南墙好,捡了条命总比空喊人生自古谁无死,谁都埋到黄土里要好上千倍。

    聪明的李密却长得非常黝黑,这是他的致命弱点,因为长得奇特的人总是招人围观,令人生疑,他很快被活捉了。

    真是癞蛤蟆跳台阶,又蹲屁股又伤脸。

    李密不是个容易向命运低头的人,他一直在想,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即使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命运就像手掌的纹路,曲曲折折的,但是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与他一起被抓的有杨玄感的族叔杨询,俩人一直在寻思着逃脱的办法。

    老天爷似乎要跟他们开个不小的玩笑,要不然老天也太没有公德心了。

    长安是繁华地带,士兵们押着李密一行人,在长安逗留了数日,人人都知道,政府抓到叛逆之贼了,但是判决书迟迟不下来。

    原因是,审判官杨广不在长安,而是在高阳,不能异地审问判刑,一定要杨广审判才行,那就只好把他们送到高阳。

    途中,李密意味深长地对同伙说道:“先金钱之优而优,后金钱之劣而劣,此去高阳,大家必死无疑,只有逃跑才是唯一出路,那看管我们的头头喜好金银财宝,何不给予他些金子,让我们想方设法逃跑?”

    黄白之物的拥有量乃衡量人类贪婪心膨胀到极限的尺度,一两黄金挨一刀,包你还想再中招。

    李密的伙计们身上免不了带有黄白之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抖出救命钱吧。

    负责押送他们的官员,自然不能免俗,对于金子的渴求度不比任何人低。

    李密对那官员说道:“我们是在劫难逃的囚犯,即使身上有些财物,也用不着了,你就帮我们保管好,一部分拿来改善我们的伙食,剩余的你就收下吧。”

    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李密的这笔生意算是做成了。

    官员不是瞎子,看见金子,心里乐呵呵的,竟然玩起了打鸟政策,对李密他们不自觉走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终于出事了。

    老鹰来了,不想逃跑的鸡不是好鸡。

    李密他们七人获得了一次好比是断头饭的聚餐,个个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趁着官员们熟睡之时,挖墙逃跑了。

    那些看押李密的官员们打掉了牙齿咽到肚里,忍气吞声,不敢伸张,不知去向了。

    逃出生天的李密,日子过得犹如蚂蚁搬家,不是风就是雨。

    由于李密参加起事时已经是中上层领导,名气很大,属于a级在逃犯,人多的地方不敢去,只好往偏僻地方躲藏,这一躲就好几个月,以树皮草根为生,显然与社会脱节了。

    李密不能这样过一辈子,不能当野人,再深的挫折不过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躲避终究不是办法,雄起吧,或许奇迹会出现的。

    李密是个聪明人,为了掩人耳目就得隐名埋姓,为了东山再起就得耐着性子。

    在一个叫淮阳郡的小山沟里,李密改名为刘智远,当起了教书先生,勉强填饱肚子。

    总算安定了下来,金窝银窝最终还是草窝好,这应该是逃犯向往的幸福生活。

    不过,五个月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