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各自收场(下)(第1/2页)  万历外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万历外史最新章节!

    差役打了退堂鼓,观审的百姓涌出州署,就如大戏散场了一般,一路议论着走向城内各处。

    众人都觉得这一回到衙门里观审没有白来。那任按院可是个大人物,据说阖省官员都要听他话,像这样的贵人,一辈子能见上一次都是莫大的福份。秦州卫的官老爷有眼无珠,被当堂打了屁股,这种事情也是从来没见过的,遇上一回也算是开了眼界。

    说起来那官爷挨起板子来,和古掌柜家的后生也没什么不同,一样被扒了裤子,一样会屁股开花。只不过大家在堂下旁观,都觉得打官爷的屁股更有看头。

    至于古掌柜被诬告一事,虽然还没有判下来,结果却已经很明显了。那几个告状的农人都被下了狱,要带走古掌柜的卫所官爷也被拿下了,足以证明古掌柜的清白。

    市井之民并无多少娱乐活动,多拿聊闲话当消遣,秦州人谓之谝闲传。相较于全城数万百姓,到州署听审的只是极少数。但只过了一天,大堂上发生的事便满城皆知了。

    闲话传起来总会走样,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有人热衷于讲卫所官老爷挨板子,顺带着还要说说当官的不见得比百姓那话儿大,言谈时脸上带着些自得之色,以此说明自家也有强于官爷的地方。有人煞有介事地给听者分说诬告者的下场,一副对大明律令了如指掌的样子,刑房未请这些人去做书吏帮办,可真是极大的损失。

    还有不少人对古记铁铺的“杨古井”兴趣极浓。古常勇在大堂上的那些话一传开,使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有些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甚至想买一个回去。虽说这东西主要是用来灌田的,可放家里打水不也很合用么。

    古家父子过了一次堂,等于给“杨古井”做了一次质优价廉且带售后服务的全方位广告宣传,让很多原本不需要“杨古井”的人有了购买欲望,这倒让他们有些始料未及。

    不过愿意花这个闲钱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多数人仅仅是对古记铁铺打出制的“杨古井”尺寸是否完全一致感到好奇。很快大家就知道了,古记铁铺有一把用檀木制成的“标准尺”,所有物件的打制均以这个尺度为准。

    能够亲眼见到“标准尺”的人不多。不过秦州城的铁铺所用的尺子,已全部换成了“标准尺”的复刻尺,有需要的人很容易就能照着仿制一把。古记铁铺又将“杨古井”的规格尺寸公布了出来,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验证古常勇大堂上的那番话的真伪。

    已经售出的“杨古井”都在乡下,但这难不住好事者。出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少人照着“古记标准尺”的长度仿制了尺子,去找那些买了“杨古井”的农户作验证。

    又过了一天,便有很多人声称去近州的某个里量了“杨古井”的尺寸,与古记铁铺公布的尺寸没有出入,这自然又引起些轰动,也让那些欲买“杨古井”的城中居民念头更坚定了些。

    但古掌柜说了,眼下仍然要先紧着四乡农户之需。并且将要入冬了,这东西怕冻,请大家明春再来购置。越是这般买不到,反倒让这些人越想买,有人还想先付了银子,到明春再提货。古掌柜见推脱不过,便应下了十来人的预订。

    就在大家等着州署再次开堂审理“杨古井”案时,一个消息从衙门中传出来:姚二刀、周司吏畏罪自尽了,这二人是诬告古掌柜的罪魁祸首。

    这让很多人非常不解。诬告而已,怕是够不上死罪吧,姚二刀本是死囚倒还罢了,那周司吏又何以要自尽呢?

    很快又有许多相关消息传出。衙门向各里分派“杨古井”时,有胥吏从中渔利。虽然古记铁铺只卖九钱银子一个,但农户要想拿到一张购买券,却至少要给胥吏五钱银子,多的甚至有七八钱的。那暗中带头操纵此事之人,便是周司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