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了解村委成员的情况(第1/3页)  七月的乡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墟圩子政府镇靠近国道,养殖专业户张老三早就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严志和曾文开还没有到,我决定先去还了张老三这个心愿。

    在村委会的党员大会上我曾多次表扬过张老三,并希望其他党员都能向张老三那样大力发展养殖事业。种植c养殖和加工三个行业都是提高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我了解到张老三是村子里第一个搞养鸡的人,但他们家的养殖规模不如小然和老白家搞得大。

    其实,我已去过张老三家好几次,只是来去匆匆,这一次,我下决心要到张老三家吃早饭,并准备在他的养鸡场,很想全面了解一下张老三。每次党员大会时,我都会在会议上提出让党员们向张老三学习。张老三是梨花湾的计生主任,和张富友c清浅一样是村支委,我很看好张老三,觉得这个人很实在,不把当官看得寻么重,我甚至设想也许这个人可以当我的继任书记。这个念头早已在我心中滋生,只是我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在一些会议和公众场合号召大家向张老三学习,其实,我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树立张老三的威望。我说,向张老三学习,因为他养鸭子,养鸡,现在发家致富了,可以算得上党员致富带头人了,当然,还有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一些年轻,他们现在都是墟圩子的致富带头人,这是其他同志应该学习的。我已去过张老三家吃饭,后来,用其他方式对他作了补偿,我是不想在老百姓家白吃的。开会时有关市c县组织部的领导强调过,选派干部要注意群众的吃请问题。到了张老三家,我还未想起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这次去张老三家的吃饭人情,不管怎么说,我是准备在张老三家吃饭的。

    远远地就能望见张老三家的烟囱上的袅袅炊烟,我很想买点早点之类的东西捎过去,但墟圩子离镇政府还有一段路程,只有镇子上才有几家卖早点的,不定期有一个号称是日本鬼子进中国时都没有停止烧火的“不老鸡汤”店,说是有五十几味中草药和一些秘方掺和进去的,传到现在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我有些不信,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去“不老鸡汤”店光顾一下。镇领导汪镇长说过要请一下我和严志还有三个从市里下到墟圩子镇的选派干部,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请成。我并不计较吃喝,只是觉得汪镇长和镇书记在一些事情处理上总有分屿,一个说向东,另一个总是想向西,一个想办的事情,另一个总是有理由不办。我想,镇长和书记是骡子马两套车,难怪墟圩子镇的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起色。

    整个镇子就看不到工厂冒烟,一家企业没有,私营的一些加工厂头一天开业,次日就会有各种穿制服的人去吃拿卡要。墟圩子镇有一个在南方务工几年的小青年叫马潮,回乡后想创办一个家具厂,我认为这是一伯好事,便与村两委成员商议一下,决定把村委会大院让出一半给马潮当厂房用。家具厂开业还没有几天,税收的就上门来要钱,说不给钱就要封厂子。我据理力争说,国家对私营企业是保护的,按税法要求应当免征在年所得税,好说歹说还是由张富友出面请那些税干到县城梨花宾馆吃了一顿,才算了事。我想,张富友还是有些本事的。相比之下,在村两委里,对外能办一些事情,对内能加强村政领导,这一点,我还是很欣赏张富友的。但是,我通过调研和走访,特别是和清浅进行一些交流以后,也确实感到张富友已不适宜再干村支书。

    我通过政府部门得知一些群众反映张富友的问题,当然,主要是经济问题。农税征收这一块在省里当时有正副税时,墟圩子向农民一亩地征收300多元,两千多亩地就60多万,再加上20的副税,一年有上百万元钱的从张富友一个人手里进出,李歪头暗地里鼓动一些村民进行上面行访,表面上却和张富友打得火热。对于这事,我已摸得一清二楚。张老三是梨花湾第一村民组长兼村计生专干,是村两委成员之一,我早就听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