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3/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即骑车赶往颐和园。与此同时,刚刚从上海转到燕京大学就读的王国维三子王贞明,也从清华学校门口人力车夫处得知这一信息,并即刻乘车往颐和园方向赶去。途中,王贞明遇到了正赶往清华学校的35号人力车,车上乘坐着一名面色严峻的巡警,王贞明见状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王贞明从人力车夫口中得知父亲王国维已经蹈湖自尽,随即与巡警一道赶往颐和园予以确认。

    当晚七时,王国维蹈湖自尽的消息传到了清华学校,当时校长曹元祥正在学校参加一个会议,当他闻听王国维蹈湖自尽后,感到非常震惊,随即在会上将消息告知与会人员,并立即进行紧急磋商后与教务长梅贻琦亲自组织,带领三十余名教职员和学生分乘两辆汽车赶赴颐和园。当时,由于北京的政治气氛已经十分紧张,负责颐和园戒严的守兵不容许师生进入,经过反复jiāo涉后才容许校长曹元祥和教务长梅贻琦等少数几人入内。当时由于尸体未经检验,学校不能当夜将王国维的遗体运回,于是众人只好返回学校,随后便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并商定了第二天如何办理丧事等事宜。6月3日,清华学校组织众人与王国维亲属等人前往颐和园,瞻仰王国维的遗容。众人来到鱼藻轩亭前,只见一张破旧篾席覆盖在王国维的遗体上,篾席的四周用砖块压上,景象甚是凄凉。而当有人揭开蔑篾席时,突然间天空中浓云密布,滚滚雷声从天边zhà响,人们借着昏暗的天光,才看清了眼前令人惨不忍睹的景象:在鱼藻轩内冷硬的砖地上,王国维四肢蜷曲着匍匐在地,面目已经变得紫胀。目睹眼前这一景象,惨淡之色顿时遮盖了在场所有人的面庞,而清华学校的师生和王国维的亲属们则痛哭不已,恸声震天。

    一代学术巨人轰然而逝,一颗国学巨星悄然陨落,怎不让人痛彻心扉,又怎不能使天地同悲!

    然而,直等到下午四时左右,检验尸首的检察官才来到颐和园,遂开始在清华学校师生和王国维家属的监视下检验尸首。这时,检察官从王国维的衣袋中发现了一份遗嘱和四元四角钱,从而证明了王国维确属蹈湖自尽。于是,遗物jiāo给王国维的三子王贞明,接着清华学校便组织校医对王国维遗体进行梳洗入殓,并于当晚九时将棺柩运到了清华园南面的刚秉寺。当时由于天气炎热不利遗体存放,清华学校在征得王国维家属同意后,当晚便在刚秉寺内举行了简朴的丧礼,参加王国维遗体告别和送殡的,除了王国维的亲属和部分学生外,还有梅贻琦、吴宓、陈寅恪、梁漱溟、陈达和北京大学的马衡及燕京大学的容庚等人。

    一代学人自沉昆明湖之后,留给人们的不仅有无尽的哀思,还有供世人充分揣测的死因。虽然王国维自尽前留下了一封遗书,但正是遗书开头那两句语焉不详但意思应该很明晰的话,从而更加调动了人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王国维遗书的封面上,王国维清晰地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12个字,由于遗书全文仅有百余字,故照录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留给儿子王贞明的这封遗书,写于夏历五月初二日,也就是王国维自尽的前一天。在这封遗书中,王国维不仅对自己的后事有明确安排,还教导子孙当“谨慎勤俭”,依靠自己的勤劳来养活自己。特别是,王国维对自身遗体埋葬地的明确,不难看出这位国学大师对清华学校的看重。而委托陈、吴二先生整理自己书籍一事,又可知当时被王国维引为知己的还有两位国学大师,那就是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