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1/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述,当时充任溥仪师傅的俸禄中单是养廉银最少也有600两之多。而作为“南书房行走”的王国维,这时至少也不该低于400两,这样的月薪很显然属于待遇非常优厚的高薪阶层。既然经济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王国维不仅于同年9月18日将眷属从浙江海宁老家接到了北京,租住在位于地安门内织染局10号的一处宽敞四合院内,而且因为六天才当值一次而得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经常访求家藏珍本善籍奇书的老友新朋上,这不仅使其学识等方面从而有所增益,而且也对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有所转变,例如此后他注重于金石学和西北历史地理等领域的研究。

    这种有点优游味道的日子,我们不知道潜心治学的学人王国维有何感受,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逊帝溥仪对他的“恩宠”。例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月7日,溥仪鉴于王国维等工作卓有成效而再降“谕旨”予以褒奖:“杨钟羲、景方昶、王国维等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关于溥仪赏给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王国维很是看重,认为这是满清一朝“特之又特”的高规格恩遇,这从他写给罗振玉的信中可以看出:

    维于初二日(即公元1924年1月7日)与杨(钟羲)、景(方昶)同拜朝马之赏。此事在康熙间乃时有之,《竹集》中有恩赐禁中骑马诗可证也。然此后内廷虽至二品,亦有不得者,辛亥以后,此恩稍滥。若以承平时制度言之,在杨、景已为特恩,若维则特之又特矣。

    王国维在这里提到的《竹集》,是指满清康熙年间因博学鸿词而被征为翰林院检讨的朱彝尊的著作,其中有一首诗就是记述其被“恩赐禁中骑马”一事的。朱彝尊,字锡鬯,号竹,于明崇祯三年亦满清天命十三年(公元1629年)出生在浙江秀水(今嘉兴),因为擅长于诗词而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被征入朝,后得恩宠而受赏紫禁城内骑马,其传世著作有《曝书亭集》(即《竹集》)。在朱彝尊的这部著作中,关于记述其被“恩赐禁中骑马”一事之诗如下:

    鱼千门启,楼龙一道通。

    趋翔人不易,行步马偏工。

    鞭拂宫鸦影,衣香苑柳风。

    薄游思贱日,足茧万山中。

    王国维在这里之所以提起其同乡朱彝尊的这一恩遇,还因为他与这位浙江同乡都是由布衣而得此“恩赐”的,所以实在是“特之又特”了。

    二、王国维上“论政学疏”。关于王国维这篇“论政学疏”出炉的背景,虽然完全是由于当时逊帝溥仪在洋老师庄士敦的“教唆”下向往西学而一心想出洋留学所作,但其中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剖析,却体现了王国维对当时中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状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堪称是一篇见解深邃而文采飞扬的历史文献,故此全文录下:

    奏为敬陈管见恭摺仰祈圣鉴事。窃念臣以疏贱迂拙,蒙皇上知遇,置之侍从之列,糜太官之厚禄,荷前席之殊荣,中夜彷徨,罔知报称。重以时事阽危,灾异又告,正皇上焦思之日,亦臣子效力之时,敬将微臣管见所及有关宗庙大计及圣躬者,不敢缄默,敬为皇上陈之:

    臣窃观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泰西通商以后,西学西政之书输入中国,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乃出于二。光绪中叶,新说渐胜,逮辛亥之变,而中国之政治学术几全为新说所统一矣。然国之老成,民之多数,尚笃守旧说,新旧之争更数十年而未有已。国是淆混,无所适从。臣愚以为:新旧不足论,论事之是非而已。是非之标准安在?曰在利害。利害之标准安在?曰在其大小。新旧之利害虽未可遽决,然其大概可得言焉。原西说之所以风靡一世者,以其国家之富强也。然自欧战以后,欧洲诸强国情见势绌,道德堕落,工业衰微,货币低降,物价腾涌,工资之争斗日烈,危险之思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