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2/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悲愤、仇恨、无奈和惨绝这诸多种情感。事出千古罕见之巧,就在光绪皇帝猝死瀛台不足24个小时,他的母后、政敌、实际执掌满清王朝政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亦寿终正寝在紫禁城的仪鸾殿内。这个时候,距离王国维全家安居北京不过半年,而距年龄只有两岁多的爱新觉罗溥仪登基当皇帝还不足一个月。

    将一个人口多达数亿、土地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政权,jiāo给一个年仅两岁多的孩子来管理,至今想来还都觉得是一件极其荒唐而滑稽的事。不过,面对这种极其荒唐而滑稽之事,我们的祖先早已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或行之无效的方法,那就是由一位或几位大人摄政或听政,代替这个孩子来行使皇帝的权力。当历史将国家政权jiāo给爱新觉罗溥仪这个孩子时,他的父亲载沣便义不容辞地充任了这个角色,虽然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却行权无术之人,但是因为不甘心或还对自家王朝还怀有一种幻想,所以他总是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将倾的政权大厦稳固起来。在这位自命不凡摄政王的种种努力中,有一件事办得还是干脆利落且非常明智的,那就是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罢免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一代jiān雄袁世凯。不过,手握北洋军权且善于玩弄权术的袁世凯,不仅深谙韬光养晦之计,而且对于权力时机的把握几乎从未失算过。于是,中国的这段历史便围绕着袁世凯与清朝廷及已经兴起的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地展开了。当然,直接对王国维流寓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这时还在日本的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而事件的起因则要从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说起。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以前的十年间,清王朝已经经历了近千次饥民bào dòng和国内民众武装斗争,特别是这年4月由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更是响亮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一个月后,当四川民众组织成立“保路同志会”并发起“保路运动”时,清朝廷妄图以血腥镇压来维持其无道的统治。于是,当四川总督赵尔丰于这年9月7日在总督署门前qiāng杀“保路同志会”的请愿会员时,一场起义新军与朝廷的武装斗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这场武装斗争中,使王国维真切感受到事态严重的有两件事:一是直接提携王国维进入清朝廷学部就职的学部尚书端方,在受命率军前往四川镇压新军途中被起义军杀死;二是王国维在上海《时务报》馆时的顾主、这时已经逃难到天津筹办《刍言报》的汪康年,当他得知四川这一严重局势后竟然突然中风猝死。如果说当王国维得知这两件事时使他颇感震惊和困惑的话,那么随着整个社会局势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就不能不让他考虑自己及家人将何去何从了。

    确实,随着四川局势的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地的人民bào dòng简直比雨后春笋还要蓬勃。特别是这年中秋节刚过的湖北武昌,一场由革命文学团体和共进会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于10月10日迅速占领湖广总督署,随即成立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朝廷的管理。接着,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有14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已经是土崩瓦解。大厦崩颓,势不逆转。辛亥革命的成功来得过于突然,突然连领导者孙中山还没有回国,突然得使广大民众还没能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失去已经依傍了两千多年的主子皇帝。对此,早已拥有这种根深蒂固民族习惯的中国民众,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流窜,bào dòng起源地江南的民众向首都北京方向逃难,而北方民众则纷纷前往江南避祸,乡村里的人们大量涌进城市,而城市中的豪门则迅速往乡村疏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要去的地方是最安全稳定的。其实,这时全国各地都一样,都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极其混乱的无序状态,而随着人们毫无希望地到处乱撞,使这种无序状态变得更加混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