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2/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21年)之人根据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贾仲明抄补的《录鬼簿》进行重新抄录的一个版本,而王国维所借到的《录鬼簿》那三种抄本,则又是后人根据“正德本”再次删改的抄录本,其中“楝亭本”和尤贞起抄本删改的最为严重。所以,当赵万里发现“正德本”《录鬼簿》时,他发出了“恨不得起先生于九泉以告之”的慨叹。是的,王国维因为早逝而未能得见《录鬼簿》真正的“第一善本”,确实是一件令人扼腕之憾事。不过,这就好比是书法艺术中讲究的“飞白”,同样给人们别样的一种欣赏空间。何况,王国维“脱屉名利”先后三次校注《录鬼簿》的功绩,不仅为他随后撰写《宋元戏曲考》奠定了极为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治学者树立了真正学者应有的典范榜样。

    《古剧脚色考》,是王国维对唐宋以来中国古典戏曲中角色的渊源及其变化发展所进行的一次深入考证。在这篇著述中,王国维可谓是旁征博引,融贯中西,不仅对戏曲中各种角色的名称、源流、发展和变化进行严谨审慎的考证,而且对这些角色在剧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发挥展示作用都做了科学的分析,特别是他借用西方心理学和生理学中的观点来观照中国古老戏曲的这一做法,堪称是站在了世界文化前沿且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次学术考证行动,在当时具有无人能及的前瞻xìng和科学xìng。为了使读者能够领略到王国维这次非同寻常学术考证行动的魅力,愿意引录该论述第一段如下:

    戏剧脚色之名,自宋元迄今,约分四色,曰:生、旦、净、丑,人人之所知也。然其命名之义,则说各不同。胡应麟曰:凡传奇以戏文为称也,亡往而非戏也。故其事yù谬悠而无根也,其名yù颠倒而亡实也,反是而yù求其当焉,非戏也。故曲yù熟而命以生也,fù宜夜而命以旦也,开场始事而命以末也,涂不洁而命以净也:凡此,咸以颠倒其名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此一说也。然胡氏前已有为此说者,故祝允明《猥谈》驳之曰: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此本金元谈唾,所谓“鹘伶声嗽”,今所谓市语也。生即男子,旦曰妆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尼,孤乃官人,即其土语,何义理之有?《太和谱》略言之。(《续说郛》卷四十六)此又一说也。国朝焦循又为之说曰:元曲无生之称,末即生也。今人名刺,或称晚生,或称晚末、眷末,或称眷生,然则生与末为元人之遗。(《易余录》卷十七)此又一说。胡氏颠倒之说,似最可通。然此说可以释明脚色,而不足以释宋元之脚色。元明南戏,始有副末开场之例,元北剧已不然,而末泥之名,则南宋已有之矣。净之傅粉墨,明代则然,元代已不可考;而副靖之名,则北宋已有之矣。此皆不可通者也。焦氏释末,理或近之,然末之初,固称末尼。至净、丑二色,又则何说焉?三说之中,自以祝氏为稍允。但其说至简,无所证明,而《太和正音谱》、《坚瓠集》所举各解又复支离怪诞,不可究诘。今就唐宋迄今剧中之脚色,考其渊源变化,并附以私见,但资他日之研究,不敢视为定论也。

    在这里,王国维通过考释以往三种对戏剧中角色或错误或偏颇或缺失之说,阐明自己之所以要对“唐宋迄今剧中之脚色”进行考释的原因,并把这次考释作为“他日之研究”的资料准备。确实,王国维在这里不仅考释角色渊源发展,而且通过对角色的考释进一步推释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脉络,这为他随后撰写《宋元戏曲考》再一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王国维在文章还对剧中角色的xìng格做出了科学的分类、分析,以及剧中角色的面具、涂面和男女合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释,所以这些论述都给人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这也许就是真正学术大师赋予人们的精神和学术享受吧。

    做了这么多的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