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3/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阐释得极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味。

    不过,随着王国维应邀来到江苏教育师范学堂任教后,由于与老朋友罗振玉及藤田剑峰等朝夕相处,特别是闲暇时得以畅游在苏州那精妙的古典园林之中,他的心情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这从他一首题为《九日游留园》的诗中不难看出:

    朝朝吴市踏红尘,日日萧斋兀欠伸。

    到眼名园初属我,出城山色便迎人。

    奇峰颇yù作人立,乔木居然阅世新。

    忍放良辰等闲过,不辞归路雨沾巾。

    如果说这首诗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王国维愉悦心情的话,不妨请读者再来共同品味他这时创作的一首《留园玉兰花》的诗:

    庭中新种玉兰树,枝长干短花无数。

    灿如yòu nǚ冠六珈,踯躅墙yīn不能步。

    今朝送客城西隅,留园名花天下无。

    拔地扶疏三四丈,倚天绰约百余株。

    我上东楼频目极,楼西花海花西日。

    海上银涛突兀来,日边瑶阕参差出。

    南圃辛夷亦已花,雪山缺处露朝霞。

    闲凭危槛久徙倚,眼底层层生绛纱。

    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

    直令椒麝暗无香,坐使红颜色消沮。

    将归小住更凝眸,暝色催人不可留。

    归来径卧添愁怅,万花倒chā藻井上。

    作为王国维悲悯情怀中极为难得的悦色,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国维的欢愉,可惜他一生的欢愉实在太少,几乎只留在苏州或说只留在苏州的留园里。在苏州的日子里,王国维经常畅游或最钟情的古典园林要数留园了,下面我们不妨走进这座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古典园林,在体味这座世界名园历史菁华和妩媚魅力的同时,也一同踏着王国维的足迹去追寻学术大师的风尚。

    位于苏州阊门外的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2年),原为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为刘恕重建,并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而有苍凛之感,故更名为“刘园”。后来,前哲韩文懿因在园中多植白皮松,又改名为“寒碧山庄”。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湖北布政使盛康以重金购买后,他吸取苏州各园之长,将园林重新修葺扩建,并取“长留天地间”之意,遂改名为“留园”,且一直沿用至今。

    占地2.33公顷的留园,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全园可分为东、西、中、北四个部分,中部以水为主,环绕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东部以建筑为主,有大型厅堂,参置轩堂,空间曲折多变。西部以假山为主,漫山枫林。南面环以曲水,仿晋人武陵桃源之意境。西部与中部以云墙相隔,有红叶出粉墙之上,如若云霞一般。北部原有建筑已毁,现全为新辟景点。各部之间都有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不绝。

    中部景区原为寒碧山庄旧址,是全园之精华所在。中辟水池,西、北靠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树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之气,山曲之间则水涧蜿蜒。池南的涵碧山房,取自朱熹诗句中“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之意。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厅前平台宽广,依临荷池,盛夏在此纳凉,则极为惬意。涵碧山峰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一直连接到山顶的“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植桂花,每当秋日丹桂盛开时,芬芳四溢,香沁心脾。此处山高气爽,满园景色尽收眼底。园中水池上,有小蓬莱岛浮于碧水之上,池东的濠濮亭、曲溪楼、西楼和清风池等建筑掩映于丛林间,而池北则山石兀立,涧壑隐现,有可亭立于山间,似凌空yù飞状,与涵碧山房隔水相望。

    东部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