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2/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跃、思维深邃、思路明晰而又命运多舛的王国维来说,实在是一份难得的天赐良缘。记得林语堂先生说: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多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而这时王国维所享受和拥有的,恐怕远不止这些,所以林语堂先生又说:男人的头脑会驰骋于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况,为千千万万的念头想法而难得清闲,时而欣喜雀跃,时而又隐忧剧痛,因此觉得女人的宁静稳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岁月之中进展运行而不息。确实,如果读者将林语堂先生所说与王国维夫fù实际情形相对照就会发现,王国维确属头脑中有诸多新奇想法不得闲的人,而其妻子莫氏的xìng情也属于宁静稳定一类。所以说,王国维正是因为拥有莫氏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闺中人,才使海宁成为他的一处最宜养xìng修身之地。

    不过,这时的王国维还没有养xìng修身之心,严重的腿病使他“颇为焦虑”。而由于当时正值酷暑季节,再加上连续多日滴雨未下,致使海宁境内的许多河塘沟湖都干涸了,就连浩淼的钱塘江内河也干枯得难以行船。在这种情况下,王国维不得不就近在海宁当地寻找中医进行治疗,但病情一时难见好转。所以,当于心不忍或胸怀他意的汪康年兄弟俩写信向王国维表示慰问,并希望他病愈后继续到《时务报》馆任职时,涉世不深的王国维坦诚地回信说:“昨得初二日(7月20日)手书,敬悉一切。贱恙仍不见松,寸步不能行走,医者或云风湿,或云虚弱,几乎无所适从。拟俟天稍雨,河水可通,或至省城大英医院医治,大约不能骤愈,甚恨!”

    在这里,之所以说王国维涉世不深,因为他当时还不能洞悉《时务报》馆将发生的变故,故他在同一封信中还向汪氏兄弟提出了一条有益的建议:“穰先生(汪康年)及先生(汪诒年)为国维学问故,俾译东文,至感至感。但馆中只有日本报一种,新闻太少,尚须先添购大阪《朝日新闻》及东京《日日新闻》二种,有东便祈定购为要。”一个星期后,王国维在又一封回信中向汪氏兄弟谈到了自己的病情:“此间新延一医诊治,据云系鹤膝风,因三yīn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乃虚劳之极。原据云连针灸七次(五日一针),当可能行。现两腿渐瘦,所云鹤膝风似为不谬,颇为焦虑。”

    美名“鹤膝风”,其实就是一种江南农村多见的脚气病,因为此病症发作时使两小腿肌ròu萎缩而膝盖处肿大,形似仙鹤之腿,故有此名。同样,在同一封信中王国维还为汪氏兄弟自己刚刚创办的《时务日报》出谋划策说:“日报竟如此畅销,唯急须筹款,但既有兴旺气象,则招股较易也。”那么,王国维为汪氏兄弟筹划“招股”的《时务日报》,与原先由他们主持的《时务报》有何不同呢?汪氏兄弟又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创办《时务日报》呢?这就牵扯到当时轰动全国报界的一件大事《时务报》争夺风波。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风波是《时务报》当年“粤派”与“浙派”之争的延续。众所周知,《时务报》最初是以康有为当年组织强学会所剩款项及黄遵宪捐献的1000块大洋而创办起来的。后来,创办者之一汪康年兄弟和报馆浙江籍巨笔章太炎等人,与报馆以梁启超为主笔的“粤派”人士产生严重分歧,而导致“粤派”人士全部离开了《时务报》馆。按照康有为的说法和现实情况而言,自从梁启超离开报馆由汪氏兄弟全权主持《时务报》后,确实导致“尽亏巨款,报日零落”。鉴于《时务报》馆的这种状况,当时正得光绪皇帝宠信的康有为“恐其败也”,遂向光绪皇帝奏请将《时务报》改为官办,并拟定由梁启超担任该报总经理。康有为这一奏请得到光绪皇帝批准后,该批准“上谕”随即刊登在包括上海《申报》在内的全国多家报刊上。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