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罗马共和国之斯巴达克起义3(第1/2页)  古罗马两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斯巴达克率领全军按原计划向东南迂回,准备穿越亚平宁山脉北上,打开通向阿尔卑斯山的道路。斯巴达克命令部下烧掉所有无用的东西,杀死所有的战俘,屠宰驮兽,轻装前进。一路上,前有林图鲁斯在翁布里亚集结的几万大军的堵击,后有进入萨姆尼乌姆山区,准备切断起义军退路的格里乌斯大军的尾追,起义军处于前后夹攻的被动局面。斯巴达克不愧为天才的军事领袖,他率领队伍机智灵活地在亚平宁山脉活动,很快甩掉了尾追之敌。然后,起义军集中全力猛攻林图鲁斯的阵地,陆续挫败林图鲁斯的几员副将,粉碎了林图鲁斯的军事计划。接着起义军旌旗回转,扑向尾追的格里乌斯军,格里乌斯军招架不住,一败涂地。起义军终于摆脱了被动局面。庆功之时,斯巴达克强迫300罗马战俘进行角斗表演,用以祭奠战友克利克苏斯的“亡灵”。尔后,起义军进行了短期的修整c扩充。据阿庇安说,此时起义军已达12万人。

    整编后,起义军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向北挺进。经20天急行军,队伍进入了山南高卢。山南高卢总督卡西乌斯企图凭借穆提那的坚固防线和手中的一万精兵进行拦阻,起义军势如破竹夹攻敌军,迅速攻克穆提那城。

    过了穆提那,起义军朝思暮想的阿尔卑斯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此刻再没有敌人的阻截,公元前72年时,起义军发展到了12万人,阿尔卑斯山已经远远再望了。只要翻过高山,就能回到各自的国家,北上的计划即将实现了。

    阿尔卑斯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大队人马要翻过山去困难重重。也许是因为这一具体情况,起义军突然改变出境计划,烧毁了一切多余物质,杀掉了多余的马匹,急转回师,挥戈南下,进入高卢地区的计划,准备渡海到西西里岛。

    起义军为何改变原定计划?因史书对此无任何记载,故学者们做出种种推测。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看法。其一,阿尔卑斯山高路险,雪窖冰天,12万大军通过,存在重重困难,况且起义军在意大利北部又得不到当地农民支持,只好南下,另找出境之路。其二,随着起义军北征的节节胜利,战士们战胜罗马的信心已愈来愈强。到了阿尔卑斯山后,战士们认为自己的力量足以进攻罗马,因此强烈要求斯巴达克改变原定计划,率领他们直捣罗马。斯巴达克此时或已丧失对部下的控制,或为顾全大局,防止起义军再次分裂,因此顺从众意,回师南下。其三,起义军出自阶级的情感,不忍心丢下仍然呻吟在皮鞭下的奴隶弟兄而离去,为了解救苦难的弟兄,他们掉转矛头向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奴隶主进攻。

    其实,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条件对于斯巴达克来说早已了如指掌,至于起义军出自阶级情感而放弃出境计划更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奴隶还不具备把解放本阶级做为己任的觉悟,更何况从任何史料中,找不到一点根据。奴隶起义只是为了争得个人的解放。当他们感到在罗马难以达到目的之时,自然想到出境获得自由:而一旦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在意大利赢得自由之时,原来的想法动摇了,更何况他们在意大利生活了多年,焉知出境以后之祸福?北上的胜利,增强了他们在意大利求得自由的信心和勇气。

    起义军南下途中,在皮凯努姆再遇林图鲁斯和格坦克乌斯联军堵截。经一场激战,罗马军丢盔卸甲,辙乱旗靡。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南推进。罗马元老院原先是千方百计不让斯巴达克起义军跑出意大利,现在变成千方百计不让他进入意大利中心了。元老院担心起义军直捣罗马,立即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其惶恐之状,不亚于当年汉尼拔叩罗马城门,甚至在选举下年度行政长官之时,贵族竟无人敢充任后选人。元老院费尽周折,直至最后才选定克拉苏统帅林图鲁斯和格里乌斯两执政官的军队和新补充的六个军团。

    克拉苏为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