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罗马共和国之斯巴达克起义2(第1/2页)  古罗马两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起义军于维苏威扎寨之初,并未引起罗马元老院的注目,因为奴隶逃亡在罗马已成司空见惯之事,何况元老院正苦于内忧外患,无暇顾及镇压起义力量。起义军因利乘便,积聚力量,在短短几个月里,不仅缴获了当地驻军的大量武器,而且还从附近庄园c城市补充了大批给养。由于此时起义军纪律严明,深得奴隶与贫民的欢迎和支持,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很快就扩充到近万人。他们杀富济贫,令当地的奴隶主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当地的非正规军都被起义军打败了,于是罗马才派来一名司令官带领3000人的队伍,企图围困起义者。奴隶们勇敢机智,用山间的野葡萄藤编成一道“长梯”,从陡峭的悬崖攀援而下,绕到敌后,出其不意地猛袭罗马军,这次胜利获得大批武器装备。起义者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壮大,这时候罗马奴隶主方感到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斯巴达克起义军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愈来愈多的奴隶主惶恐不安。元老院决定迅速翦灭斯巴达克军,于是在公元前72年春派行政长官克劳狄乌斯前去征剿。克劳狄乌斯率领3000兵马抵维苏威山后,立即将起义军扎营的山头封锁起来,切断了起义军的退路,将起义军围困在悬崖峭壁之上,妄图迫降。起义军一万人的吃饭,饮水很快成了问题。斯巴达克向战士们发出战令:“宁可战死,不愿饿毙。”他积极寻求突围的计策。一天,他巡视战场,看见一群战士在用野葡萄藤纺织盾牌。他突然心生一计:用野葡萄藤编织软梯,然后利用软梯顺着悬崖峭壁下山。他的妙计得到战士们的呼应,很快一条长长的软梯编好了。起义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平安地转移到山下。他们包抄到敌军背后,发起猛攻,把3千敌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维苏威一役打击了罗马官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起义军的士气,显示了斯巴达克的军事才能,起义军名声大震。

    斯巴达克深谋远虑,因势利导,扩建武装。起义军吸收了前来投奔的坎佩尼亚地区的奴隶和破产的农牧民,将军队整编成投枪兵c主力兵c后备兵和骑兵。斯巴达克认真地分析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在罗马本土建立政权是很困难的。因此,他决定把起义军带出意大利,摆脱罗马的奴役。

    同年秋,斯巴达克大军浩浩荡荡从坎佩尼亚向亚得里亚海挺进。准备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元老院闻讯,惶惶然派行政长官瓦里尼乌斯率领临时凑集的两个杂牌军团约1万2000人前去阻截。斯巴达克针对瓦里尼乌斯采用的分进合围战术,运筹帷幄,制定出择敌薄弱环节,集中精兵逐个击破的方针。交战伊始,斯巴达克的精兵杀向瓦里尼乌斯副将傅利乌斯的2000人马,迅速取胜,继而回转杀向前来增援的瓦里尼乌斯的另一副将科辛纽斯军。科辛纽斯全军溃败,其本人葬身沙场。瓦里尼乌斯见此情景,旋即改变战术,收缩兵力,将起义军逼至一荒无人烟c崎岖难行的山区角落。瓦里尼乌斯还令战士在起义军前方修垒挖堑,扎营下寨,企图困死起义军。此时起义军因连续作战,人人力尽筋疲,兵器损耗甚巨,加之粮食殆尽,气候变冷,形势十分危急。尽管如此,起义军临危不惧,“宁肯死于刀剑,也不死于饥饿”,积极筹划突围。

    斯巴达克意识到敌强己弱,强攻必败,于是巧施计谋。在一个夜间让战士和平素一样在营地点起篝火,然后偷偷地将死尸绑在营门木柱之上,,远处看去象是一个个哨兵在站岗,同时又留下几名号兵在吹号,起义军似乎仍被围困在山里。起义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沿着瓦里尼乌斯认为无法通行的山路,迅速突围出去。翌日,瓦里尼乌斯方知中计,气急败坏地率领兵马追击。起义军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待敌出现,呐喊冲来,敌措手不及,溃不成军,瓦里尼乌斯本人也险些被俘。罗马元老院本想让瓦里尼乌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