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李羲之的诗(第1/3页)  江湖再造侠从198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儿子跟人私奔后,李明林的老母亲气得吐血,而李明林的妻子高玉兰却只是苦笑了几声,不吵不闹不悲不怨,一转身就仿佛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一点不影响孝顺婆婆。

    李明林的老母亲苏芝兰实在想不通,自己的其他儿女一直以来都不是自己最看好的,但他们从懂事后就再也没有惹她生气,教她担心,而这个最小的儿子李明林一直都是自己最疼爱并引以为傲的,可就是他,冷不丁往自己心口上插了这么一把刀。

    苏芝兰认为,小儿子李明林的大不孝,是自己长期以来过于骄纵没有教育好的结果,她觉得对不起自己铁骨铮铮的死去的老伴,对不起老李家,更对不起贤惠能干好脾气的小儿媳妇。只是事已至此,他一个老太婆又能如何?伤心气恨而已。

    小儿子李明林不见踪影毫无信息的七八年里,苏芝兰将精心照顾c教育孙子李羲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以期将孙子培育得如他去世的爷爷那般人品c风骨。

    说起来,李明林也许还没达到为了一个女人六亲不认的地步,因为,就在他失踪3个月后,竟然有一笔100块钱的汇款单寄到了李曦之家里,署名是李明林,地址是济南某市某区,某酱油厂。

    一个月后,李曦之的大姑和大姑夫曾经奔着这个地址去找过,结果发现,那酱油厂根本没有李明林这个人,大家也都没听说过这个人,李曦之的大姑和大姑夫只好失望而归。

    结果,半年后,又有一笔200元的汇款寄到了李羲之家,这次署名还是李明林,地址却又变成了济南的另一个区的一家棉纺厂,李羲之的二伯和大姑不信邪,又奔着新的地址去找了一回,发现还是假的。

    至此,大家明白了,李明林是不想让大家找到他,却还有点为人子c为人父c为人夫的良知,知道应该担起一份养家的责任,每年总会寄回家五六百块钱。

    那时候的一年五六百块钱,相当于一个效益不错的工厂的正式工人一年的收入,看来,李明林在外面还是能赚点钱的,毕竟,他还要养活自己,还要养女人。

    李羲之的爷爷李世友生于一零年,自小酷爱医学,却因家贫只上过三年私塾。李世友十三岁投奔省城亲戚,得到一名知识渊博c医术高明的老中医收为学徒,从此发奋学习老中医的一身学问c本事,三十来岁便成了当地有名的民间名医。他自小聪明好学,是一位侠义c正直c热心助人c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好医生。

    李世友学医有成后不以发财和挤入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为目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c为官不正的所谓成功人士,他虽然依然会为他们治好病,却从不为他们省钱,很多时候甚至动脑筋花心思让他们出高出几倍的医疗c医药费;对于没钱医病的穷苦人,他一分钱不收,利用从富人那里巧榨来的钱为他们医病。李世友那时同情为穷苦人打天下谋福利的人,他曾多次为的队伍暗中送医送药,支持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斗在敌占区的人的处境更加危险,因日寇的扫荡和封锁,他们普遍少医少药。李世友利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和仅有的财力为党的队伍暗中送医送药,救助伤病员。他虽不是军人,亦不是员,但他是革命战争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李世友四十岁上才娶了当时只有十七岁的聪明漂亮的小家碧玉——诗人李羲之的奶奶苏芝兰为妻,婚后育有两子两女,李明林是老幺。当时苏芝兰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开着一家药店,他对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名医李世友的医术c医德c人品甚是敬仰。苏芝兰年轻时就是个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特别精于剪纸艺术和工笔画,就连当时的工笔画名家看了她的画作都赞赏有加,说她是可造之才,有着成为大家的天分和素质。苏芝兰对李世友的事迹人品早有耳闻,见面之下竟暗许芳心,不顾李世友父亲般的年龄而毅然嫁给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