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河洛文明的传承(第1/2页)  寻子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太昊伏羲氏封禅泰山后,奉行天下为公,大道共和的宗旨。使天下一片祥和,部族民众安居乐业,伏羲推行的革新制度使人民从原始蛮荒到初步文明的过渡奠定了基石。

    伏羲于一百一十一岁高龄逝世,华族各地民众举国治丧吊唁。为这位伟大的天下共主,毕生为了民众的福祉操劳一生的王而缅怀。

    按人王生前遗愿,后继者于宛丘临湖建造陵冢,题字为太昊陵。陵东为万姓墙使后来者找到自己姓氏的起源,陵西为功德碑记述人王生前功绩。陵南为钟楼,每逢后继者吊唁撞钟告天,以示对人王的缅怀之礼,又是一份对天下苍生谋求福祉的责任。

    陵北为祭祀台,后继者继任之时便会由祭司檄文以告人王在天之灵,奉行天下为公,大道共和的宗旨。陵前的万亩龙湖叙说龙的传人的始来,万姓同根,根在羲皇。

    一切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生计,在那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挺身而出,为了共和,共存,共发展的天下为公,造福苍生的理念而奋斗终身的人王。

    后继者以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尊为三皇,经过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黑帝颛顼氏,白帝少昊氏,青帝帝喾氏为五帝。三皇五帝至此成型。

    唐尧,虞舜的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大道共和的理念发挥至巅峰,后人更是把二帝的功绩并列为三皇五帝之中。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虞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禹将帝位让给虞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部落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部落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定都阳城,国号夏,分封唐尧的儿子丹朱于唐地,分封虞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地,改定历日成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夏朝建立后,夏禹在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件。

    大会的日子,夏禹身着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夏禹稽首为礼,夏禹在台上边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c规戒c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大家都明白夏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夏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夏禹的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根据涂山大会的记载,夏禹会盟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有万国之邦。

    在治水的过程中,夏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c习俗c物产等皆了如指掌。夏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c侯c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c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夏禹治水,躬必亲为。三过家门而不入,使严重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并在原有的领地之上开启了华族的第一个王朝,史称夏朝。至此华夏文明的传承由禅让制更变为世袭制,一个全新的统治制度诞生了。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夏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