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爱心向善(第1/2页)  王老二和他的七个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爱心向善

    二儿媳妇听得两位老人这么说,呵呵笑了。说:“这俩孩子的名字你们记得还挺清楚呢。大兰c小兰就是我们资助的那俩孩子。昨天不是带我大哥大嫂一块儿去看了她俩嘛。回来大嫂就睡不着了。说那俩小闺女儿,住在那么荒凉,紧挨路边的窑洞里,也没个大人照看,别说到了夜晚那俩闺女能不能睡着觉,她看了就睡不着。大嫂说的是实话,她果真就睡不着了。天刚麻麻亮就给我打电话。为这事儿,她可是真上心,真睡不着觉。”

    王老二老伴说:“你大嫂她心好:吃斋念佛,一心向善。为人处事儿,真心相待,看似吃了亏,其实她是占了老大便宜。别的事儿不说,单说她做生意,人们都愿意绕道来买她的东西,那不是因为她对人实诚么?她和你大哥资助那贫困孩子海资,现在长成人了,有了出息,对他两口子那个亲劲儿,比他们亲儿待他们还亲。由此说,还是行善好。前两天,海资跟他媳妇来看我。我看他媳妇挺着肚子怀孕了。问搁到啥时候生产。说是预产期就是年下那几天。我就跟你大嫂说了,年下不用来给我拜年,先去照看孩子,这事儿可比拜年要紧。人要有善心。人有善心,啥事儿都好办。你大嫂这不说了么,海资媳妇坐月子,这保姆不用寻了,她去照看。你看见了么,这多好,只怕掏钱还寻不来这么好的保姆呢。”

    王老二从不跟老伴儿抬杠,他老伴儿说话也总是护着他:夫唱妇随,妇唱夫合,两人沿的是一条道,走的是一条路。听得老伴儿这么说,他也拿出事实来证明老伴这话的正确。他说:“你妈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就咱这院里发生的这些事儿,就证明了你妈这话正确。新新家:新新奶奶,寡妇失业的,一心为孩子,为着让孩子过得好,为给孩子在城里买房子,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到城里,冷不防,让城里的这样样要钱的生活给困住了。老太太心里不舒服。光她那回摔伤没去医院看一看,满院人都知道他们过得不好。咱家小儿媳妇听说,给她介绍点事儿做。结果,人家有爱心,有善心,你看现在人家过得:湖中小船,四平八稳,优哉游哉。为啥这老太太一下就能改变局面?因为她心善。她能为别人着想。若不为别人着想,她能那么快改变缺钱的状况,过得那么好么?”

    王老二这么说,仿佛是他心中有一套理论支撑着,好似还能说出支撑这套理论的事实根据。三儿媳妇在旁边喂着欢乐吃着饭,扭头问:“爹,照你这么说,成儿爷爷过得不好,就是犯错,就是不善了?”

    王老二听见三儿媳这么问,呵呵也笑了。说:“这事情还真让你说着了。成儿爷爷办这事儿,不能说上不善,至少也得说他这事儿办得不正确。昨天俺俩还在那儿说了半天呢。我跟他说,他来城里没错,他来投靠他儿子也没错,错就错在来城里种地了。他说若是在河边搭个草庵子,不来成儿家,也就没有这些事情了。我问他:‘那你为啥不在河边搭个草庵子?’他说人家河道管理局不让。就是嘛,那是河道,不是你家院子,不能在河道里搭庵子:河水一涨,出了事儿,河道管理局说不清,人家不管才怪呢。我跟他说:‘别看好多人都在这河边种地,那是人家闲着没事儿,种着玩儿的,就跟家里种盆花儿一样,没人把它当真去。你可好,把这当成事业来做了。这就是错上加错。’那老头最后点头说我说得对,说他马上就带子孙们走了。我说现在政府提倡奔小康,只要有本事,来城里打工c做买卖也都不错。只是要有善心,给社会一点爱,这城里也有落脚之地。我问他:‘你去河滩种地想过成儿妈妈的感受吗?’他说没有。我说不能换位思考,就不是善举嘛。真的善行就是为别人着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善举,就是大善。”

    大儿媳妇没有王老二那么高的理论,见王老二住了口,连忙冲着老人家脸说:“爹,大清早,我叫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