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大兰和小兰(第1/2页)  王老二和他的七个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兰和小兰

    几天过去,二儿子给大儿子打电话,说他这边准备好了,看大哥那边啥样;若是准备好了,哪天去北图山看看资助的那俩闺女。大儿子说早就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去。

    第二天一早,二儿子带着媳妇开车过来,拉上大哥大嫂,一路没停,直奔北图山。

    北图山在城西二百里。具体资助的那俩闺女,又是居住在北图山的深山。北图山方圆几百里。若要开到资助的那俩闺女的村子里,在山里转来转去,又得加上一百里地。当地有个说法:十里加八里。其实也就是:这山路,说是十里,实际走下来就是十八里。这一百里走下来,也就要走一百八十里。好在国家交通扶贫,水泥路进村,开着小车,多走个十里,也没关系,也没觉得远在哪里。

    中午时分,小车开到了他们资助的这俩闺女家里。两孔窑:一孔做饭,一孔住人。就在路边,没有院子,没有院墙,自然也没院门。因没遮拦,离老远那俩闺女已经看见他们的小车,跑出窑洞,呆呆望着小车顺着山路开到村里来。她们认得这小车,她们认得车里坐的是亲人。

    还没到近前。二儿子也看见了那俩闺女。望着那俩闺女跟大哥大嫂说:“个子高的叫小兰,个子低的叫大兰。这是一对孪生姐妹。俩孩子命真苦。她妈生她们的时候,大出血死了。——乡镇医院,水平有限;若在市里医院,那就要不了命。我来扶贫快该回去的时候,碰巧她爹又得了病。弄到咱市医院一看,人家医生说:‘也就个月,没有医治的价值。回去好好尽尽心,他想吃啥,给他做啥。这没办法呀。’自那时起我就觉得这俩闺女可怜,我就开始资助这俩闺女。我没跟媳妇说,每月都把或多或少的补助补贴给她们;再后来我就戒了烟,戒了酒,把省下的烟酒钱給她们;再后来,我领着我媳妇来看这里她们。回到家,我媳妇哇哇哭,说俩闺女可怜。这不是还是觉得可怜,又来了,要来看看俩闺女。”

    说话间,小车已停到了窑洞前。俩闺女默默走上前,也没客气话,只是说:“锅里是做好的面条,你们先吃吧。我再给你们烙馍,光吃面条吃不饱。”

    多好的闺女。俩闺女也都长得水灵灵的,知道客人光吃面条吃不饱,还要为客人去烙馍。大儿媳二儿媳忙说不用了。掀开锅盖看,那是一锅开水煮面条,一点油水也没有。面条倒挺白,比在城里吃的面条白多了。里面还漂有切碎的青菜,看去觉得也不赖。盛半碗尝一尝:淡寡无味。心里不觉寒起来。大儿媳是善人,来句阿弥陀佛。问:“这俩闺女也忒可怜。跟他们这里干部说一说,带她俩去城里上学。去城里住,可不可以呢?”

    二儿子在这里搞过扶贫工作,对这里的情况很清楚。说这里一定放,城里学校不会收。为什么?若是乡下孩子都要跑到城里上学,城里学校就承受不起了。

    这就没办法,政策卡到这里了。大儿媳忙跟俩孩子说,好好学,考好些去城里上学。住到我们家,我把你们当亲闺女养。俩闺女都感动,眼里含着泪,最终感动得还是哭出了声

    看过这俩闺女,撇下给俩闺女带的东西,又给了俩闺女些钱,这就得往回赶。路远,还是山路,就这赶到家,只怕天就黑了。

    一路顺风回到家。吃过饭,躺到床上,大媳妇翻来覆去睡不着。大儿子呛白她:“你干啥。这黑更半夜的,你不睡觉你折腾啥?”

    大儿媳妇说:“我想着那俩闺女真可怜。要不咱就掏个高价,把这俩孩子接到咱们这里来上高价学校?”

    大儿子说:“那你就跟弟妹说说,咱两家一家住一个,也都能供得起。”

    第二天一早,大儿媳妇打个电话,说让二儿子和媳妇都去小儿媳妇家,她有话跟大家说。还说老公公最明白,有些事儿还得当着老公公的面请教呢。问她说啥话。她说到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