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性格企业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理费用就从4亿降到了2亿。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顾雏军突然进军汽车行业,竟然是耐不住寂寞后的冲动之举。他曾说:“我们原来一直在等,比如说美的或格力,如果有一天玩完了,我可以再买一家,就变成世界第一了。但在等待的过程中,已经没什么可做了,所以我们去做了汽车。”他对国内汽车行业靠低价竞争的手段感到可悲,他认为自己有海外经验,完全可以打开海外的汽车市场。

    对于收购资金从哪里来的质疑,顾雏军坚持大部分是自己筹集的钱。“我屡次向国内投资了1.7亿美元,你们可以到国家外汇局去查。另外格林柯尔还向银行贷了7.59亿元。”对第一桶金,顾雏军解释道:“我去国外,从来没有读过书或打过工,一出去就是做老板。我以制冷剂的专利权入股,而且是大股东,占60%多的股份。”

    有的人有十分力气,只做八分的事情,有的人却要做十二分的事情。顾雏军无疑属于后者。有人这样评价顾:“兜里只要有一块钱,他就会想着如何去收购企业。”被问到什么叫冒险时,他回答说:“收购科龙就是冒险,当时香港所有的朋友都劝我别买,但我感觉自己有能力把它做好。”

    科龙的工作人员替他辩解:“这首先和顾老板的个xìng有关,但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抓住了时机你就可以快跑。当时他在全国收购零散的生产线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在买破铜烂铁,等他买到一半时,很多人明白了,他在建一堵围墙。等别人明白过来时,机会已经没了。”但他也觉得,如果战线不是铺得太长,给自己留一些余地,就不会在危机来临时全线崩溃了。

    对于其他几家收购企业的现状,很多媒体进行了悲观的报道,但顾雏军却有另外一种版本的介绍:“美菱是国企改制的样板。当地政府领导曾当面夸奖道,美菱改制过程中,一是没有发生上街yóu xing,二是保证了20%的增长,三是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襄轴2004年我抽出了两个月时间专门来解决问题,它停厂两年了,但我很快恢复生产。2004年2.8亿销售额,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亚星2003年持平,2004年1~6月增长30%……没有一个企业在当地有负面消息的,所有当地政府对我的评价都非常高。”

    个人危机

    “我比唐万新好一点。我没有欠那么多钱。我把科龙卖了能把欠债还上。”

    放着稻草人不做,却宁愿成为众矢之的的草靶子,个xìng过分张牙舞爪的顾雏军最终身陷绝境。

    末路英雄(6)

    顾雏军拒绝任何反思。他曾不止一次对手下人说:“我没有什么反省的地方,我没有错,科龙公司没有错。即使科龙公司在运营当中有些什么样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啊,怎么可以让一个公司就这么死亡了?这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摧残。”

    顾雏军抱怨道:“舆论在妖魔化我。我买的公司都是坏公司,谁也不要的。我呕心沥血把他们弄成这样,弄好了后谁都想抢着要。很多人说我圈钱,你说我一生要花多少钱?我1.7亿美元的存款利息也有300多万美元,我不是穷人啊。”顾雏军当时曾透露,2005年的愿望是把科龙私有化,在股票比较低的时候买回来。他说:“根本就不想掏上市公司的钱。一个很有前途的公司,为什么要上市呢?”

    在关系就是生产力的社会里,顾雏军却过分吝啬投资。他坚持说:“我并不需要向这个社会奉承什么,因为我是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在当地政府,我从来不请他们吃饭,我觉得我做好科龙,应该你来请我吃饭才对啊。”顾雏军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做企业,让他拍马屁他干不了。

    记者就对他提出了善意的警诫:“千里堤溃,始于蚁穴。”但他仍然坚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