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0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时林彪所作的部署是错误的,而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直到1960年(请注意,那是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前)陈赓撰写《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一文中仍清楚地写道:“回忆这一战役深感毛主席的伟大。当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部署。这种部署是违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的。如果按这种部署,白崇禧集团就会从雷州半岛逃跑了。”

    紧张激烈的粤桂边境歼灭战开始了。

    26日晨,陈赓指示第13军于廉江、合江地区堵击guó mín dǎng军东进,第14军主力秘密移至茂名西北之南塘圩地区,第15军秘密移至信宜西南之仁厚坡、青山岭地区,待桂系第7 军经南塘圩向茂名前进时而歼灭之。

    同日,张淦第3 兵团第48军第138 师与陈赓兵团第13军一部在化县以西地区打响。第13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27日,张涂兵团第7 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陈赓兵团第14、15军阵地猛攻,但在解放军的抗击下毫无进展。

    此时,林彪第43军突然出现于信宜以北的桥头铺、安峨圩地区,迎歼由桂北南下的鲁道源第11兵团,一举将其先头部队第58军第226 师击溃,该军急向容县、北流收缩。第43军跟踪猛追。

    由于鲁道源兵团向北撤退,致使张淦兵团侧翼暴露,陷人孤军突出的地位。此时,张淦兵团被陈赓兵团主力阻于信宜东北的新圩、金洞圩及信宜以西的宝圩一线。

    陈赓即抓住时机,以第14、15军共五个师的兵力于27日下午对张淦第7 军实施合围。第7 军在遭到猛烈攻击下,伤亡较大,慌忙向陆川方向撤逃,第14、15军尾随追击。

    张淦见势不妙,急令第48、126 军向陆川收缩,撤至陆川东南,占领山地,阻止第4 兵团继续北进,他自己则率兵团部退至博白。

    白崇禧如梦方醒,见林彪南路军兵力强大,其苦心策划的“南路攻势”难以遂行,便决心保存实力,实行撤退。29日,白崇禧命令黄杰兵团向南宁东西之线撤退,以掩护其长官公署撤往钦州,同时命令张淦、鲁道源和徐启明兵团向钦州、北海地区撤退。

    张涂、鲁道源兵团开始撤退后,四野前指命令南路军各部队乘胜追击,大胆猛chā,独立作战,各个歼敌;要求第43军向玉林堵击鲁道源兵团,陈赓兵团全力抓住张淦兵团。

    自27日晚开始,南路军各部队发起追歼作战。

    陈赓兵团之第14军于29日在陆川以南之石雨圩、鸟石圩追上张涂兵团主力。激战至30日,歼灭敌之第48军第门师和第126 军第304 师各一个团。第15军于29日击溃敌之第7 军第171 师后,于30日进占陆川县城。第13军第39师进占廉江以北之公馆圩,歼灭敌之第126 军一部。

    为策应白崇禧的“南路攻势”,余汉谋集团之第4 兵团及粤桂边地方武装趁林彪南路军全力出击白崇禧部之机,于29日晚抢占廉江县城。陈赓正准备命令第13军军长周希汉只派小部队牵制廉江之敌,大部队仍继续西进,但周希汉已命令第37、38师回师歼灭该部。第13军主力即从廉江西北50公里处奔袭廉江,在粤桂边纵队配合下,于30日包围廉江守军,经12小时激战,于12月1 日将其大部歼灭,俘‘粤桂边剿匪指挥部“中将司令官喻英奇以下官兵6000余人,重新解放廉江城。

    事后,有人认为周希汉军回返廉江是“违背战役意图的擅自行动”,陈赓却说:“不能这样看,去廉江歼灭敌人,是战斗积极xìng嘛!他们好战,一个军也允许有点机动嘛!”

    李作鹏第43军第129 师28日连克容县、北流,歼灭鲁道源第门兵团部及第58军一部共4000余人,击毙该兵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