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立港澳国际公司的初衷,是根据邓小平、廖承志的设想,把香港部分大资本家组织起来,成为日本“经团连”式的集团,以期不但在经济上,将来也能在政治上逐步发挥作用。经团连是日本各产业界组成的经济团体连合会。

    这个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第一,香港华人大资本家依赖xìng强,独立参政意识薄弱;第二,他们大都自己发展生意起家的,一般不喜欢同别人合作,不想居人之下。我们请他们参加投资合营包括包玉刚、李嘉诚,他们情难推却,勉强参加,最多投资一千万港币,是一种“应酬”的态度。没人肯当董事长,最后勉强让曹光彪出任。在华人资本家中,曹并非第一流的,更引不起大资本家的兴趣。

    后来,我考虑,如何把香港和国外的资金通过一个机构,向内地引进。不久,恰好经贸部要华润董事长张建华退休,我向外贸部商借,同意张建华留港接替曹光彪任港澳国际董事长。

    我到香港工作不久,曾向国务院要求批准两亿美元给新华分社,在香港搞贸易,当时的想法是,既可以通过这个方式直接学习香港经营的经验,也能通过贸易逐步解决驻港机构的经费问题。因为我估计,今后工作要发展,可能要多花钱。除新华分社本身外,还要津贴一些部门和报纸。开展社会活动也需要花钱,国家拨款要有预算,也有限额。

    对我们的报告,财政部采取有条件的支持,同意先拨一亿,五千万是国家拨款,五千万是向中国银行的贷款;要求三年以后,新华分社经费自给。

    常务副总理姚依林批准了这个报告。赵紫阳知道后,向我表示一些疑虑,他说:“姚依林批准,我不反对。我的意见是你要考虑一下,假如新华分社也搞贸易,会不会同其他中资机构产生矛盾,影响领导和仲裁的作用。”

    我向他表示:“既然已经批了,我会注意你的意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赵就不再表示什么了。

    起初,新华分社只在港澳国际公司参加一部分股金,张建华去了后,就从中央拨来的一亿美元中,划给港澳国际七千万,我对张建华讲,假如华人、华侨资本家的资金愿意留下不退出,我们欢迎,假如要退,连几年的利息一起发回。

    后来,他们陆续都退出了,港澳国际基本上变成了中资机构。当时,除港澳国际外,新华分社还办了一个商业机构鑫隆公司(前文已提及),这两家公司都由新华分社直接管理。

    这样的变化后,我们对港澳国际的要求也改变了。要他们把引进香港资金到内地去投资,作为主要任务。港澳国际就此从这一方面逐渐发挥作用。

    当时,海南刚刚决定建省,设立大特区,向外开放。海南用电非常缺乏,港澳国际公司就率先在海南建了三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并投资筹建马村电厂。张建华完全采用香港的做法,同上海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把设备和基本建设都包给上海市,一年为期,从设计、安装到建成,如都能如期完成,奖励八十万美金;如有延误,按天数扣罚款。当时的上海市长jiāng zé mín,在除夕那天,召开三百人的会议,动员如期完成这个项目。最后,马村电厂提前建成了。

    马村电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在中国电厂的建设史上,首创先例。

    胡应湘曾向我宣传建设高速公路的优越xìng。他说,他做过比较,一条高速公路的运输量,不比一条铁路少,而且前者更便利。胡讲,他要建设深圳到广州和珠海的高速公路,建成后,还有意建广州到武汉的高速公路。

    从胡应湘那里,我接受了要多建高速公路的设想,我想促成早日建成上海到南京、上海到宁波的高速公路。

    我向赵紫阳建议,从上海的作用谈起。我说:“上海的能量大,上海的地理位置、轻重工业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