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接新挑战的兴奋和激情,我终于踏上了正式赴任的路途。

    同行的本来还有三位新上任的副社长,一个叫李储文,原是上海外事办公室主任;一个叫陈达明,原为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另一个是郑伟荣,廖承志的秘书。中央让他们在六届人大闭幕后,来广州同我回合,同赴香港。可是后来廖承志突然病逝,郑伟荣在北京帮助料理后事。陈达明是广东人,久离家乡,希望多留几天,访亲拜友,我同意了。结果,最后同行的只有李储文。

    据中组部长宋任穷介绍,这三人都是廖承志推荐的。我以前则对他们的情况一无所知,连名字都是陌生的。

    李储文从前是做宗教工作的秘密党员,“文革”中暴露身分。有人据此不同意他去香港工作,担心对外影响不好。但他英语好,有外事工作经验,廖承志坚持要他去香港新华分社。陈达明曾是广东东江纵队九大队的政治委员,广东、香港关系多,情况熟,英语也不错。我在广州同他们初次见面,两人都文质彬彬,给我好感。动身前,我接到中央组织部通知,郑伟荣工作有变,不来香港了。不知是什么原因。

    六月卅日我乘上广州香港的直通列车,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车到罗湖桥,中国乘警在桥这一边下车,港英警察在桥那一边上车。

    当列车隆隆作响地驶过罗湖桥时,我想到自己:是出使?不是。中国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但实际上,英国管治香港已一百多年了,这是个不是外国、又是“外国”的地方。

    过了罗湖海关,已是英国国旗高挂,火车行不多远,又看见guó mín dǎng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在飘扬。

    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个特殊的职务,一个特殊的使命。

    我有点心不在焉地听着随行人员的介绍,一路筹划着如何在香港打开新的局面,应对不测的风云。

    第二章 初到香江

    --------------------------------------------------------------------------------

    10

    列车缓缓驶入香港九龙红车站。

    陪同我和李储文到香港赴任的,是广东省委第八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在广州的后方机构)主任李相国。

    动身前,李相国通知我,第二社长李菊生会到车站接我。

    火车停稳后,我看到新华分社副社长李启新、曹维廉、港府政治顾问麦若彬(现英国驻北京大使)在月台等我。李菊生并没有来。

    和麦若彬在火车站贵宾室寒暄几句之后,他们告诉我,一群香港记者在大堂外等候,可能要我讲几句话。我毫无思想准备,立即说“不接受采访”。

    当我随着新华分社保安人员匆匆步出禁区时,没想到香港记者一下子便围了上来,保安人员和我走得很快。他们也追得快,边追边问:“你为何来港?”匆忙之间我只好从实说:“为祖国统一而来。”没想到我到港第一天在红火车站的首次亮相,给香港人的印象竟是个大陆“土”高干。

    几十年来,我从未穿过西装。即使七十年代出国几次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日本访问,穿的都是“中山装”。八三年春节前,心血来潮,在南京做了平生第一套西装,做好了一直放着没动。来港上任,把西装也带过来。动身前一天,首次穿上,并请李相国品评。那几天,李相国很照顾我,为我打点一切,李相国看了,很正经地说:“不行不行,这是冬天的料子。”其实,这不仅是冬装,而且是很不合身的冬装。镜子里,我看到衣服既肥且短,十分难看。一时无法,便打开衣箱找,李相国指着一件短袖衬衫说:“这件可以。”第二天,我就穿了这件香港传媒称为“夏威夷装”的短袖衬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