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2/4页)  大败笔-经典营销失败案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倒了”的传言还是像野草一样在坊间流传。随着外界传言四起,集团内部人心浮动,此刻正饱受“水土不服”之苦的旭日“空降兵”们纷纷选择了出走。到2002年3、4月间,从外部公司引进的20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媒体中伤、高层离职、资金断流……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本已经十分虚弱的旭日集团彻底虚脱,不少旭日员工的心里开始由压抑变为躁动不安。这些人隐隐地感觉到: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旭日”就要落山了。

    2001年,内外jiāo困的旭日升在竞争对手康师傅和统一强大的市场攻势面前,颓势难挽,市场份额持续下跌,从原来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跌至不足30%。

    2002年13月,旭日集团茶饮料事业部的销售额仅有可怜的1。6亿,不及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一。

    2002年下半年,旭日集团开始停止市场铺货。如今除了在个别地区旭日升的产品仍有零星生产和销售外,消费者已经很难再看到旭日升的影子了。

    对消费者来说,少了一个“旭日升”可以喝别的饮料。可是对2002年的旭日集团来说,却不可能再回到10年前的冀县供销社。当年,不少冀州农民加入旭日集团后,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他们放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旭日集团的一名员工。如今,集团仍有4000多人要靠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过日子。

    长不大的企业,是人为,还是必然

    雄迟暮,美人白发,盖因曾有的辉煌,其苍老的身影使人倍觉凄凉。旭日集团带着满身硝烟,跌倒在中国入世的前夜。可以断言,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旭日升”既非空前,更非绝后。今天重论它的是非功过,希望给仍然搏杀在市场一线的商界英雄们一些理xìng的思考。

    在任何一个网站上,敲入“旭日升”三个字进行搜索,都会找到大量的信息。但沿链接进入“旭日升”主页,萧索的气息透屏而出:公司的简介空洞单调,产品简介单薄苍白,网页上留下的电话反复拨打也无法接通这一切似乎昭示着“旭日升”已尽失往日雄风。然而仅仅在三年前,面对旭日集团霸气十足的市场攻略,最富有想像力的经济大师也难料想会有现今的结局……

    债务危机推倒了“旭日升”的多米诺骨牌,但债务危机是营销管理不善的结果,毕竟“旭日升”已经有了多年积累,企业曾经有过巨额利润:“江山打下坐不稳”这一现象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的企业身上,必有其内在规律。追本溯源,我们从“旭日升”身上可以看出民族企业长不大的四大病症。

    1。品牌的大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现象严重,缺乏持续成长的动力

    “冰茶”概念的营造,如何肯定其积极意义都不过分,但优秀的品牌需要不间断地充实其内涵,在细分定位、功能诉求、包装、品名各个方面既要有连贯xìng,又要有突破创新。换言之,品牌不是一根标杆,它是一棵能够发芽、成长的树木,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包装、功能、价值主张,配以深具亲和力的广告诉求,使得品牌确立后还能持续成长,与消费者形成良xìng互动的封闭的圆形而非单向喋喋不休的线xìng传播模式,这是打造百年基业的第一步。否则,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成熟期的到来,品牌的价值稀释速度远远快于其建设速度,也必定导致其号召力大幅度贴水。

    2。营销管理必须与企业同步长,如有缺陷,将会成为泥足巨人

    旭日集团在1995年品牌营销获得成功后,大量采用借鸡生蛋的扩张模式,短短一年就在全国开设了23家分公司。职工数量数十倍扩张,要求更加细致周密的管理制度、配套的人力资源体系、灵活高效的决策协调机构。当企业高层不能以战略眼光及时修炼内功时,外体的浮肿只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