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3/4页)  朝鲜战争揭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据他们的意愿作出的,但在华专家从未有人向中国政府或有关单位提出过类似的要求,苏联使馆也从未反映过这方面的意见。所以,问题的实质是中方在专家中宣传了同苏共立场相矛盾的观点,而是苏联政府想利用召回专家的做法向中国施加压力。"事实无容置辩地说明,苏联政府对片面破坏协议的行为在法律上、道义上和政治上所负的全部责任,不管大使馆来照如何辩解,都是无法逃避和推脱的"。会见时,苏达利柯夫表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作仔细研究。使馆全体工作人员都希望我们两国的关系友好。现在邓小平同志率领代表团在莫斯科,可以在更高级水平jiāo换意见"。"我们两国的友谊对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进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并将对整个人类共产主义运动起愈来愈大的影响。只要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相互间希望在这方面努力以维护友好关系,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而这种友好关系无疑地会得到维护的。"

    第五部分 21.赫鲁晓夫宣布全面撤退苏联专家(…

    11月6日,苏联使馆递jiāo了关于撤退专家的第三次照会。照会进一步列举事实重复以前对中国的指责,认为苏联专家是被迫撤离中国的,并希望中国方面对于召回苏联专家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对这个问题采取合理和客观的态度将有助于发展和加强苏中关系"。双方在递jiāo照会的会谈时,继续进行了长时间争论,都谈到这件事伤害了两国的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感情,但都为自己的政府辩护,要对方对此承担责任。此后,中苏双方均表现出和解的意向,并在莫斯科共产党代表会议期间举行了高层会谈。在这样的背景下,12月10日,外jiāo部向陈毅和周恩来提出了对苏联第三次照会的处理意见。报告说,对苏联照会的复照已报总理审批,尚未发出。"考虑到莫斯科兄弟党会议后出现的新情况",外jiāo部主张对苏方第三次来照暂时不予答复,将来有必要时再复。"理由是:(1)对苏方第三次来照我代表团在莫斯科兄弟党会议上已经给予了驳斥;(2)如现在再予驳斥和当前两党两国关系的气氛不太吻合;(3)第三次复照主要是谈是非问题和责任问题,估计苏方是不会承认错误和承担这一责任的,如果我们发出第三次复照,苏方还会来第四次照会,如此纠缠下去,在目前亦无必要。至于因撤退专家引起的后果问题可以在将来的谈判中解决。同时,我暂不复照并不等于问题的了结,将来有必要时还可再去复照,主动在我。"

    至此,中苏之间关于撤退专家的争论暂时平息了,直到三年后在中苏政治大论战的高潮中才翻出老账,旧话重提。至于说到苏联全面撤退专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过去似乎估计过高。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国官方过分强调了苏联撤退专家在造成1960年代初经济困难中的作用。实际上,如前文已经指出的,从1957年起,在经济援助领域的苏联专家就开始逐渐减少了。如果说专家撤离造成的困难,那么主要也是在军事工业系统,因为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的是国防工业,在这方面聘请的苏联专家也最多。根据苏联驻华使馆1960年年度工作报告中引用的数字,截至1960年7月1日,在中国的44座城市和34个部委系统中有1292名苏联专家在工作,就经济专家而言,一机部467人,二机部252人,冶金部101人,水电部60人,化工部37人,地质部和地质总局27人。此外,医疗保健系统21人,教育部系统28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从事经济建设的1150名苏联专家当中,80%以上的人在国防企业或与国防工业相关的部委(如一机部、二机部)、企业和科研机构中工作。而在煤炭部、石油部、农业机械制造部、建设部、轻工部、农业部、农垦部以及铁路运输和通讯等部门,都只有1-7名苏联专家工作,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