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 章(第1/4页)  二战风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路军总指挥,连克蚌埠和徐州。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蒋介石将第一路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并兼总司令,何应钦改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6月,蒋介石宣布北伐完成。  1928年10月,何应钦兼任浙江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训练总监部总监。次年1月,蒋冯阎李召开军队编遣会议,何应钦出任编遣委员会常委兼中央编遣区主任。蒋介石的编遣方案激化了新军阀之间的矛盾。3月,蒋桂战争bào发,何应钦任“讨逆军”总参谋长、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助蒋击败桂系。5月,任武汉行营主任。11月,张发奎与桂系联合反蒋,何应钦改任广州行营主任,主持讨伐。12月,粤桂战事告终,唐生智和石友山又起兵反蒋,何应钦遂前往武汉主持讨唐,迫使唐生智通电下野。1930年3月,何应钦出任军政部长兼武汉行营主任。5月,中原大战bào发,蒋军受到南北夹击。何应钦先以空城计赢得调整时间,再以衡州战役大败桂军,然后移师津浦线助蒋对阎冯作战。10月,改兼郑州行营主任。  1931年2月,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和“围剿军”总司令。4月,向中央苏区实施第二次“围剿”,以损兵折将告终。7月,蒋介石为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指挥,发动第三次“围剿”,再次失败。1933年2月,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指挥第四次“围剿”,仍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1933年3月,何应钦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主持华北军事,奉行一面抵抗、一面jiāo涉的既定政策。在组织指挥长城抗战之后,先后签订妥协退让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阻挠破坏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1935年4月,何应钦被任命为一级上将。11月,当选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行政院改组,何应钦连任军政部部长。次年6月,何应钦等致电发动六一事变的粤桂军将领,“恳切劝导其声言独立抗日之非当”,并鼓动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下野。9月,何应钦兼任广州行营主任。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素有取蒋而代之的何应钦以为时机已到,力主兴师讨伐,被推举为讨逆军总司令。后来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何应钦的yīn谋未能得逞。何应钦事后参与改编瓦解东北军。次年6月,何应钦出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整编川军。

    第四部分何应钦 上将(2)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最高统帅接收日军无条件投降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bào发,中国守军奋起抗日。7月 10日,何应钦返回南京。8月6日,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消耗战略,将全国划为五个战区,何应钦以军政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身份,负责策划闽粤抗战军事部署。8月12日,国防会议议决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的最高统帅部,下分设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等部,何应钦仍任军政部长。8月20日,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作战指导计划和作战指导方针。为了团结抗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军事委员会于8月25日宣布改编红军为第八路军(稍后改称第18集团军),于10月12日宣布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编第四军。10月30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迁都重庆。1938年1月,国防最高会议改组军事委员会,任命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委员5人~7人,而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均为当然委员。另设办公、铨叙两厅,侍从、参事两室,航空委员会及军法执行总监部。同日,军事委员会调整战斗序列: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