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高岗饶漱石事件始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些山头。各个山头的干部对本山头又非常之熟悉,这一点,绝非其他山头的干部可比。但是,máo zé dōng承认和照顾这些山头的最终目的,还是消灭这些山头,使山头融化,全党变成一体。

    刘志丹牺牲之后,máo zé dōng召集陕北的老同志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陕北地区的工作,不能没有陕北的同志参加。

    大家说,陕北的干部,在刘志丹、谢子长牺牲以后,按资历,就要数高岗了。

    好,高岗就高岗吧。

    ------------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3)

    ------------

    那时,高岗正在内蒙古地区工作。党中央到达陕北以后,非常重视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内蒙古地区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靠背,也就是党中央的靠背,这是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的。内蒙古地区,只能搞好。就在党中央到达陕北,把高岗从“左”倾机会主义“肃反”的“刀下”解救出来之后,就组织内蒙古地区工作委员会,以高岗为首,去了内蒙古地区。

    刘志丹牺牲之后,máo zé dōng从内蒙古地区调回了高岗,让他负责中央西北局的工作。

    高岗担任中央西北局书记以后,经常向máo zé dōng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工作中,表现了高岗的能力与魄力。1941年6月初,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讨论征粮问题。天正下着大雨,会议室突遭雷击,一名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máo zé dōng?保安部门扣押了这个农民,当作反革命事件进行追查。

    高岗直言不讳地向máo zé dōng反映了这一情况。英明的máo zé dōng调查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后,下令释放了这个农民,同时命令边区政府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征粮数,减轻了边区农民的负担。这件事对边区乃至全党震动极大。

    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乘飞机飞回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又飞到延安。王明回延安后,中央让他分工负责指导西北局的工作。王明恶习不改,自以为从苏联回来,镀了金,有了“尚方宝剑”,成了“钦差大臣”,于是变本加厉,盛气凌人,指手划脚,连máo zé dōng都不在话下,高岗哪在他的眼里?王明对西北局工作的指导,无非是夸夸其谈,脱离实际。

    一天,高岗对máo zé dōng说:

    “我们以为苏联飞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却不知道这是祸从天降!”

    原来,当王明、康生乘飞机回到延安时,máo zé dōng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张闻天、朱德等前往机场欢迎。máo zé dōng以《饮水思源》为题致欢迎词。他说:欢迎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来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喜从天降”。

    我们不必苛求máo zé dōng,不必指责他这篇欢迎词有些过分。那时,王明也好,康生也好,还有其他苏联人也好,还都是同志。máo zé dōng历来主张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历来主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久别的同志回来了,回到自己身边了,总是令人高兴的。

    然而,高岗当着máo zé dōng的面,针对máo zé dōng的“喜从天降”,来了个“祸从天降”,一字之差,针锋相对,却不能不说要有点胆量和勇气。高岗心里也想过,连有人咒骂“雷公怎么不打死máo zé dōng”,máo zé dōng都能“海涵”,都能从中发现问题,引出积极的结果,区区一句“祸从天降”,又算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