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7 将军川边扬威名(第1/4页)  袍哥传之亡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川中哥老会总堂和各大堂口,都跟郝天民的绵州大堂口一样,在紧锣密鼓地为起事作准备,大清朝廷又在做些什么呢?

    六月初十,内阁会议决定革王人文的职之后,接着问道:“各位大臣,你们看,哪个去做这川督比较好?”

    载泽就说道:“这人一定要公忠体国,能跟内阁一条心,又能用非常手段来处置非常事体。”

    众人听他这么说,就都不吱声了。

    沉默了移时,还是没人说话,就说道:“既然眼下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各位就再思谋思谋吧!今天先向给成都发电,革王人文的职,令尹良护印。没了王人文撑腰,我看那些闹事的还敢不敢闹!至于川督人选,我们改天再定!”

    六月初十,一道内阁谕令发到成都,革了王人文的职。

    因为没有合适的川督人选,四川的事儿也就只好拖着,一拖就拖了半个月。

    王人文被革职,更激起了保路民众的怒火,川省的形势迅速恶化着,护印的布政使尹良凡事都做不得主,就只好接二连三地给内阁发告急电报。

    这样一来,再也坐不住了,就在内阁会议上再次提出推荐川督的事来。

    他说道:“各位大臣,这川督的事儿不能再拖了!你们有适合的人选了吗?”

    于是有人推荐端方。

    盛宣怀就反对道:“端方倒是合适,只是他现在不能动,他得把粤c湘c鄂三省的善后做完,不能前功尽弃。”

    有人推荐岑春煊。

    有人应声说道:“岑春煊确实合适,只是他根本动不了身,听人说是重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了。还有人说他已经准备给朝廷上遗折了!”

    这些阁臣又推举了一些人,但又都被他们否决了。

    最后,还是说道:“这个不行,那个去不了,各位,你们看在川边的赵尔丰如何?”

    载泽故意深思了一下,才说道:“王叔,就赵尔丰在川边的作为看,倒是个适合的人选,只是他离开川边,川边的事又交给谁呢?那里可不能少了他这种铁腕人物啊!”

    说道:“就眼下的情形看,川边暂时不会有事,让建昌道傅华封护印暂理边务,着赵尔丰署理川督,四川的事平息了,再让他回任不就结了。”

    众大臣听这么说,就没什么异议了。

    于是六月二十六,一道内阁谕令发到打箭炉,命令川滇边务大臣c驻藏大臣赵尔丰立即赴成都署理川督。

    一个也许会在历史上彪炳千古的人物,就这样被清末四川的这场暴风雨卷入了无底的深渊。

    是人改写历史,还是历史在改写人的命运,这是一个太难证明的话题了!

    近代学者章士钊有首《将军叹》,这样写道: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政变始辛亥,全川如沸羹。纵贼舞刀来,丧此天下英。

    这首诗说晚清真正懂军事的将帅里边,最有名的要数岑春煊和袁世凯,但是他们却比不上在川边英名远扬的赵将军。

    这位赵将军是谁呢?他就是赵尔丰。

    赵尔丰,字季和,祖籍奉天襄平,清汉军正蓝旗人,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之弟。

    赵尔丰入仕之初,在山西静乐c永济任过知县,后因四川总督的锡良的推荐,出任四川永宁道的道员。光绪三十一年六月,时任驻藏大臣的凤全在巴塘遇害,朝廷就调赵尔丰任建昌道的道员,他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乱。当时,由于清政府和驻藏官员对藏区事务的处理不力,致使原本反英的西藏高层转而成为亲英势力,从而得到英国支持,西藏地方军队经常在西藏和川边闹事,与朝廷驻西藏和川边的军队发生冲突。根据这一情况,清政府制定了在川边实行改革藏政和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