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回家(第二更)(第1/2页)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任恺赋闲,庾纯被贬,如今朝中百官以尚书令卫瓘为首、中书监荀勖与父亲张华次之、左仆射山涛与右仆射魏舒又次之。

    五人之中,山涛的年纪是最大的。作为司马氏的表亲,又是“竹林七贤”之首,在朝堂中有着独特的威望。

    只是从建安年间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波,山涛早已经将荣华看淡。如今大晋一统四海,他也已年近八十,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无奈屡次以老病为由申请致仕,均被司马炎驳回,山涛也只好在左仆射以及吏部尚书的位子上继续做下去。

    与山涛相反,父亲今年才刚刚五十,也是五个人中年纪最小的。

    也就是说在年龄上,山涛与魏舒处于七十的档次,还是靠近八十的那种;卫瓘与荀勖一档,也已过了六十;而父亲如今不过五十岁。

    五十而知天命,在人生之中,五十岁也许是一个老人了。但是在政治生命里,五十岁还不过是一个少年。

    作为出身寒门,没有家族庇佑,从小又是个孤儿的父亲,能到做到如斯高度,当然不只是凭借运气。

    自秦汉以来,朝廷运作往往分为内朝与外朝。内朝以皇帝为主,外朝以丞相为主。从秦丞相李斯、到汉丞相萧何、曹参、周勃、陈平,再到曹操、诸葛亮等辈,无一不是大权独揽,生杀废立操于己手。

    在这种情况下,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以司马迁为首任中书令,建立中书省以分丞相之权。而到了司马炎即位后,又建立门下省以分中书省与尚书省之权,以任恺为首任门下侍中。

    随着任恺的被赋闲,门下省这一刚刚设立的机构被群臣联手打散。虽然继任的郭绥、傅玄、卢珽、裴楷、庾峻、王恂、孔恂等人均是一时之名士,在职权上已无法与尚书省与中书省相抗衡。

    张韬听到大兄的鼓励,回过头来将朝廷形势略一分析,便逐渐明白了其中的诀窍。

    早在司马炎建立大晋之前,司马昭以钟会、邓艾、诸葛绪为三路大军主帅联手伐蜀,卫瓘便出任监军。作为佐命元勋之一,他先后都督徐州、青州、幽州,所在皆有政绩。

    尤其是十年前都督幽州,他成功分化鲜卑段部与拓拔部,使之相互内斗,更是迫杀拓跋力微之子沙漠汗且让段部臣服。

    想当初伐蜀之战中,钟会亲自率领十六万大军以汉中为突破口,以邓艾三万大军出西路,想要让邓艾帮他拖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以诸葛绪三万大军扼守阴平,以阻断姜维向汉中驰援的路线。

    布置妥当后,原以为万无一失的他,最终却被邓艾偷渡阴平抢了头功。

    面对这一状况,钟会联合姜维,妄想割蜀自立,最终却与邓艾一起,双双败死在卫瓘手里。

    尚书令是朝廷首相,所以无论从资历还是功劳上来看,卫瓘坐上这个位置都没有毛病。抛开将要致仕的山涛、魏舒,朝廷实际上不过是卫瓘、荀勖与父亲三人的戏台。

    卫瓘是功臣勋贵、荀勖是世家代表、父亲是寒门代表。三方各自牵制,共同维持着局势的平衡。然而如今暗流涌动,这种平衡注定是脆弱的。

    中书令地位稍次中书监,权势地位却并没有低多少,便如尚书省之左右仆射。

    外公刘放在曹魏做了三十余年的中书监,这是一笔很大的政治遗产,父亲作为这笔遗产的继承者,最终又接过了任党的大旗与贾、荀二人分庭抗礼。而伐吴前夕的“围棋定策”,更是成为一道抹不去的阳光,将父亲的荣耀推向顶峰。

    由于贾充与荀勖、冯紞等人的反战,哪怕羊祜临死前再三上书,司马炎始终难以下定决心。

    那天晚上父亲与司马炎一起下棋,却见征南大将军杜预恳请伐吴的表章又到,当下推开棋盘敛手行礼:“陛下圣武,国富兵强,吴主y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