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领军进中原 游故都洛阳(第1/3页)  五胡乱华之汉人觉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五月,陈翰带着白袍军,按照陈雄规划的路线向中原进军。到了赵国边境附近,白袍军脱下白袍,换上乞活军的军装以迷惑赵军,并分批行进,绕开各路关隘,向陈留郡行进。沿途遇到几波小规模赵军,他们对乞活军见怪不怪,都绕开走了。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白袍军来到了陈留郡境内一个叫做李家坞的坞堡。李家坞是袁雄乞活军曾经的据点,被赵军攻陷后已经多年没人打理,因而非常荒凉。

    石虎当政以后,用极端残暴的方式对待汉人,横征暴敛不够,还把老百姓都集中到几个大都市周边居住。经过东汉末年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极少,土地大量抛荒,石虎把人口集中以后便于统治。因此陈留郡此时的人口很少。

    在清理完振武堡之后,白袍军正式在陈留郡驻扎下来,陈翰召集众将商议军务。

    陈翰道:“我们深入赵境,粮草需要自行筹措,而现在的陈留郡,到处是抛荒的土地。汉族男丁不是被征兵就是被征去修建宫殿,女人都被抢去当丫鬟女奴,土地都无人耕种。虽然我们可以自己开荒种粮,可是这半年,一万大军的口粮恐怕无法保证,列位将军都有什么建议吗?”

    陈雄道:“家主,即使我们现在招募流民,开荒种地,如果赵国军队乘收成的时候攻来,我们也是白忙一场。采取以前我们打得过打,打不过躲的策略,固然可以在深山里存活下来。但山中粮食不足,战斗力必然受影响。现在很多乞活军都采取与赵国朝廷和平共处的模式,一边聚集百姓耕种土地解决粮食问题,一边与赵国朝廷达成默契,以不与朝廷做对,有时还接受赵国朝廷征召出征的条件,获得赵国的默许,不会遭到赵军围剿。这样,通过保护汉人百姓免遭胡人马匪抢劫的作用,收取百姓的粮食,养活乞活军。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陈雄这个策略想了很久,一直不敢说,只是目前情况比较严峻,不说不行了。

    陈翰道:“雄叔的办法可以,暂时不与赵军作战,韬光养晦,是我们目前必须采取的策略,孤军深入,还去逞强,离灭亡就不远了。但是我们有军饷,可以买粮食不需要百姓供养,只是现在陈留百姓少,田地荒芜,买粮食都不好买啊。”

    靳羽道:“师哥,目前赵国看似强大,可是连年征战不断,褐族士兵兵源枯竭,且都沉迷酒色战斗力下降。现在赵国各支军队都有汉人,几位汉族将军备受重用。如果要韬光养晦,我们也可以假装投靠赵军,解决粮食的同时,还有合适的身份招募流民从军。再说,我们兵强马壮,一定不难找个好靠山。现在赵国看似强大,实则危机重重,几个皇子都拥兵自重,石虎老迈昏庸,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力量,一定有机会推翻石氏赵国的统治。”

    靳羽也是思虑多时,他受师门派遣,在赵国生活多年,对赵国政局也看得比较详细。

    陈翰道:“我也想过这个策略,我们虽然从晋国过来,但都是南迁的汉族,混入赵国的汉人军队,一定没有问题,只需要把军队和个人的历史讲清楚就可以。雄叔c文叔你们领兵在振武堡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建设坞堡。我与夫人和靳羽到洛阳邺城等地查看民情,联络各地乞活军和汉族将领,寻找合适的去处。”

    陈雄熟悉中原,人脉较广,陈翰本来想带着他,但陈文十年未在中原生活,需要时间熟悉环境,把一万白袍军交给他带领,陈翰有些担心,所以决定把陈兄留下来。

    翌日,陈翰c桓静c靳羽还有桓颖和六名墨门剑客换上便装,骑快马前往洛阳。中途,陈翰还带着夫人桓静到还颖川郡祖地拜祭先祖。

    这天,众人来到洛阳城。作为晋国故都,洛阳城经历很多次战火,曾经很破败。石虎当政以后,征用汉人工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