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封征虏将军 夫妻同北上(第1/2页)  五胡乱华之汉人觉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桓温奏报朝廷要领兵征伐成汉时,琅玡王司马昱和很多大臣都认为桓温带兵一万人太少,又深入险要偏远的蜀地,一定会兵败而归,只有少数将领相信桓温的才能和判断,觉得他能取胜。所以,桓温征蜀的奏疏,东晋朝廷一直也没有批。

    当桓温大军大破成汉大军,收复益州c粱州的消息传到建康的时候,司马昱是又喜又担心,喜的是灭掉成汉,收复益州,担心的本来就拥兵自重的桓温会居功自傲,越来越不服从朝廷政令,更加难以控制。

    司马昱担心收复蜀地后,桓温会接着要求朝廷支持他北伐,因此对于桓温的功绩并没有主动加以封赏。但平蜀之战使桓温声名大振,民心归附。朝廷不得不论功行赏。于是朝廷下旨,加封主帅桓温为征西大将军c开府仪同三司c临贺郡公,加封前锋陈翰为征虏将军。其他有功将士也都有封赏。

    众将皆以为对桓温的封赏与平定蜀地的大功不匹配,纷纷为桓温鸣不平。桓温却不以为意,毕竟此战过后,他已经掌握八州军政大权,占据晋朝三分之一的版图,可以在八州范围内自行招募军队,任命官员,已成半独立王国,这种权势在晋国朝廷也无人能及。

    朝廷赏赐不够,桓温就自行增加对西征有功将士的封赏,并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北伐。

    陈翰回到江陵城,桓静在西征大军出发前已经怀孕,此时已经接近临产,陈翰特别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第一个孩子诞生的重要时刻,就在家悉心照顾,同时让陈雄陈文加紧操练白袍军,收集赵国情报,联络中原各地乞活军和赵国官员和将领,积极准备北伐。

    公元347年(晋穆帝永和三年)七月,陈翰的第一个儿子,桓温的第一个外孙出生,陈桓两家人都很高兴,桓温为外孙取名陈诚,老夫人整天抱着孙子转,陈府的下人想帮忙都不让。隔代的宠爱是最没有节制的,陈翰看着母亲如此开心,很感谢桓静的付出,天天在卧榻前陪桓静聊天,陪着她度过了难熬的做月子的时光。

    陈翰握着桓静的手说道:“夫人,你为陈家做了这么大贡献,想要什么奖赏呢?”

    桓静知道陈翰正在积极的准备率军进入中原,于是道:“夫君,我想要你永远的陪着我,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陈翰着桓静的长发,沉默了许久,然后鼓起勇气说道:“夫人,你知道我的志向,我也想多陪在你身边,陪着诚儿长大,在家侍奉母亲。可是父仇未报,中原沉沦,北方汉人生活在石氏赵国的残暴统治之下任人宰割,作为陈家男儿,我不能只图安逸,而不去建功立业,拯救万民于水火啊。”

    桓静微笑道:“我说的只是愿望而已,夫君不必挂怀,虽然我是一介女流,但是生于桓家,我怎么不懂男儿志在四方,我只是希望夫君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记得家中有妻儿老母记挂,要保护好自己。”

    陈翰拿出一块玉佩,放到桓静手上,深情的说道:“这玉佩是我父亲给我的,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早就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现在送给夫人,夫人带着身上,以后无论我在哪里,有他陪着你,就像是我陪在你身边一样。”

    桓静一脸幸福的收下了玉佩,他知道那是陈翰父亲留给他唯一的物件,对于陈翰来说是无价之宝,他能给自己保管,证明了他很爱很爱自己。

    桓静也艰难起身,从衣柜中拿出一把宝剑,放到陈翰手里。陈翰接过宝剑,拔出剑来,只见宝剑约二尺一寸,剑身由玄铁铸成,透着淡淡的寒光,剑柄为一条金色龙雕之案,显得无比威严,剑刃锋利无比,刃如秋霜。陈翰是懂剑之人,知道此剑乃是大师所铸,珍贵异常,于是很是兴奋。

    桓静说道:“这是我送给夫君北进中原的礼物,已经准备很久了,夫君决意北上,我要照顾诚儿,不能陪你。夫君一向剑不离身,送你宝剑你才能无时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